柳德睿(仙桃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湖北 仙桃 433000)
產前檢查是對妊娠期孕婦和胎兒所做的臨床檢查,是對孕婦身體變化和適應情況的一個檢測,也對胎兒的發育健康與否做出判斷[1]。目的是通過對孕婦和胎兒的監護及早預防和發現并發癥[2],確定分娩方式,促進母嬰健康,在此期間提供正確的檢查手段和醫學建議是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兒死亡率的關鍵。《全國孕產婦系統管理辦法》提出產前檢查不得少于5次,研究表明,產前檢查低于5次時,產檢次數與孕產婦死亡率成反比[3-4]。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2088例孕產婦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一般情況和妊娠結局進行分析,探討孕產婦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的影響因素。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2088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將研究對象按產檢次數分為無產檢組(產檢次數=0)、產檢組(產檢次數≥1)。通過對兩組孕產婦一般情況(年齡、文化程度、工作狀況、戶籍地址等)和妊娠結局(順產、剖宮產、過期妊娠、新生兒死亡、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畸形、早產、流產、死胎、低或極低出生體重嬰兒、巨大兒等)進行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卡方檢驗。
無產檢組孕產婦年齡為19~44歲,平均年齡(31.5±4.3)歲,產檢組孕產婦年齡為20~46歲,平均年齡(33.1±3.5)歲;無產檢組孕產婦文化程度有小學、中專、大專、大學及以上,產檢組孕產婦文化程度有中專、大專、大學及以上;無產檢組孕產婦主要來自陳場、通海口等市區周邊鎮,產檢組孕產婦主要來自市區。
經統計學分析,無產檢組整體學歷較低,無業人數多,農業戶籍多,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高。而產檢組孕產婦整體學歷較高,從業人數多,非農業戶籍多,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4)。本組研究對象不良妊娠結局有過期妊娠66例、新生兒死亡1例、新生兒窒息11例、新生兒畸形13例、早產197例、流產31例、死胎4例、低或極低出生體重嬰兒91例、巨大兒92例(見表5)。

表1 兩組孕產婦學歷的對比分析 例

表2 兩組孕產婦從業情況的對比分析 例

表3 兩組孕產婦戶籍情況的對比分析 例

表4 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對比分析 例

表5 兩組孕產婦不良妊娠結局情況 例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村人口到城市就業,帶動其配偶、子女在城區居住,但是這部分人口沒有城市戶籍,因此難以享受城市醫療保健,給醫療保健工作帶來一定困難。農村本地人由于受教育文化水平低[5],醫療水平亦較低,加上不重視自身保健,往往發覺有臨床癥狀才會想到就醫,錯過了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的最佳時間。本研究無產檢組整體學歷較低(大專及以上學歷占8.5%),無業人數多(從業率36%),農業戶籍多(非農業戶籍占14.7%)。而產檢組孕產婦整體學歷較高(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5.2%),從業人數多(從業率67.7%),非農業戶籍多(非農業戶籍占91.1%)。產前檢查是通過對孕婦及胎兒的監測來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如發生妊娠期糖尿病時胎兒的發育受到影響,可通過調整孕產婦飲食結構,減少糖分攝入,亦可通過藥物控制血糖,使胎兒正常發育,避免不良結局。本次研究無產檢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高(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37.5%),產檢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為1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產前檢查對預防不良妊娠結局具有重要作用,而農村戶籍人口、低學歷者、無業者缺乏足夠的圍產期保健,容易出現早產、過期妊娠、低體重兒、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妊娠結局。從長遠和發展的角度看,應努力提高我國教育水平,加強母嬰保健知識宣傳,減少失業,縮小城市和農村人口醫療保健的差距。
[1]樂杰.婦產科學 [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3.
[2]楊慧娟,沈汝楓,李禾,等.北京市流動人口孕產婦不同產前檢查模式比較 [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7):845-846.
[3]魯盛康,朱士俊.按醫療服務項目付費制與診斷相關分組預付制的利弊分析 [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10):661-663.
[4]方鵬騫,張佳慧.新醫改方案對非營利性醫院融資的影響 [J].醫學與社會,2009,22(6):1-3.
[5]李文君,孟慶躍,于保榮,等.孕產婦對新農合婦幼衛生服務報銷制度的認知 [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3):4647.
[編輯]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