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成因、背景與后果》 (英)阿德利安·巴克萊著/王年詠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12
阿德利安·巴克萊 (Adrian Buckley),克蘭菲爾德大學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國際金融學名譽教授,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金融學訪問教授。在投身學術生涯之前,巴克萊曾從事銀行業和管理咨詢工作,擔任一家英國富時100指數 (金融時報100指數)公司的集團財務主管。
王年詠,經濟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金融改革與金融發展和西方貨幣金融理論。在《歷史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和《國外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 (含譯文)四十余篇,著有《西方貨幣信用學說》和《復蘇與起步》等著作。
本書共17章,主要講述2007—2008年金融危機的真實故事——危機的肇始、演化及其截至2010年6月本書動筆之際的后果。作者力圖通過兼具教益和思想啟迪的詳盡歷史復述,為理解2007—2008年的大崩潰提供公正的認識視角。本書將金融世界置于高倍顯微鏡下,細致入微地考察了涉足其中的眾多銀行、各國政府和各類監管機構的輾轉騰挪、救贖施援與改革響應;客觀冷靜地拷問了金融部門極其危險、極不靠譜的若干業務模式,多維度地探尋并辨識了金融危機的真實原因。
本書特色:編撰了《2007—2008年金融危機大事年表》,深入淺出地概述了金融危機的發端、演化及后果;聚焦于危機的禍根如何埋下,又如何蔓延、發酵;闡釋了各國政府的危機響應政策、全球的銀行業務模式與銀行倒閉;以精致的圖表、精選的剪報,拓展了背景描述,便于讀者理解;解析了金融危機的主要背景,包括資產證券化、金融監管廢弛、住房價格下跌、金融機構破產以及由此導致的失業猛增;考察了形形色色的欺詐、騙局及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麥道夫詐騙案;比較了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1929年華爾街股災及1929—1933年的大蕭條;總結了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經濟復蘇的路線圖,以為未來龜鑒。
本書是學習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當代史、公共政策和倫理學的絕佳讀本,也是力圖深入理解金融危機者的入門必讀。本書若用于課堂教學,還專門配有《教師手冊》,內容包括教師講義、案例研究設想及可能的使用方法,以及后續問題及解答指南。
國外定價:5美元
國內定價:10.00元
廣告經營許可證 大工商廣字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