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學管理學院 何秀英
遼寧省正在實施的“五點一線”沿海開發戰略,是響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戰略的一個戰略舉措,對完善我國沿海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包括大連、營口、丹東、盤錦、錦州和葫蘆島六個沿海城市,由沿渤海一側的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錦州灣沿海經濟區和沿黃海一側的丹東產業園區、莊河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大區域組成,并且被一條全長1443公里的濱海公路串聯在一起。經過9年的實施,現已初見成效。截至2012年年底,遼寧沿海經濟帶生產總值已達12 606.383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 012.8639億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9.0877億美元,出口總額448.5億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03.9563億元。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還有好多因素束縛著該區域的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吸引國內外投資,合理利用和提高投資效益,有必要對其投資環境進行評價分析,便于提高“五點一線”區域合作的帶動效應。
由于區域投資環境的分類很多,在借鑒國內外通行方法的基礎上,兼顧該區域中存在的特殊情況,首先通過統計取舍的方法,選擇了遼寧沿海經濟帶區域投資環境的政策法律、基礎設施、產業配套能力3個要素,在此基礎上,確定經濟政策、環境保護、交通與運輸、通訊設施、產業結構、勞動力資源、科技水平、金融支持能力等8個評價項目,設計18個具體評價指標,構建了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一)數據的收集。
本文利用上述所建立的投資環境指標體系和2012年《遼寧統計年鑒》統計數據資料(只有6城市的區域面積數據來自每個城市官方網站),收集相關數據,為評價分析提供基礎。

表1 遼寧沿海經濟帶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表2 遼寧沿海經濟帶投資環境評價指標統計數據
(二)遼寧沿海經濟帶投資環境評價過程。
1.構建判斷矩陣。通過專家調查問卷,建立兩兩相比較的判斷矩陣。請專家就同一層次的幾個元素X1,X2,…,Xn各元素兩兩進行重要性判斷比較,進而得出各層級指標間的判斷矩陣。
2.構建評語集。為了使最后結果便于區分,本文根據實際情況,在綜合評價中,對于每一個指標設定五個級別評語,即“好”、“較好”、“一般”、“較差”、“差”。V={V1,V2,V3,V4,V5}={好,較好,一般,較差,差},相應評價結果分值分別為[90,100),[70,90),[50,70),[30,50),[10,30)。
3.計算隸屬度。由專家對評價對象集中的每一個指標進行相對等級評價,則隸屬度為:d=判斷某指標屬于Vj專家個數/專家總數。
4.構造評價矩陣。利用數學軟件MATLAB分別對上述判斷矩陣運算,計算各矩陣的特征向量ω、最大特征值λmax、一致性指標 CI、一致性比率CR,檢驗其是否有滿意的一致性,權重是否可以接受。得到相應層次單排序表,具體結果見表3。
從計算結果上看,各項指標都具有滿意一致性,說明其權重可以接受,然后利用遼寧沿海經濟帶不同城市的評價矩陣,通過運算得到各城市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結果。
(三)評價結果分析。
本文得到了遼寧沿海經濟帶不同城市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結果如表4所示。
為了能從宏觀上對遼寧沿海經濟帶中六個城市形成一個整體的類別屬性判斷,依據前面設定的五種評語類型,從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和聚類分析結果(見表4)可知,遼寧六個沿海城市分別屬于下面三個類型區:
大連屬于投資環境較好類型。大連的綜合評價得分為78.94,與第一類型[90,100]的分值差距較大,但在遼寧沿海經濟帶六個城市的比較中屬于最高。其中在X111、X121、X122等評價指標的得分遠高于5個其他城市,說明了大連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較好的優勢,具有很好的投資環境。但在 X312、X313、X331、X332等評價指標的得分較低,說明大連在產業結構和科技水平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改善,同時應加強環境保護。

表3 層次單排序表

表4 遼寧沿海經濟帶城市投資環境評價結果

續表
盤錦、營口和錦州屬于投資環境一般類型區。盤錦的綜合評價得分是57.82,在X331指標上的得分遠高于其他城市,說明環境保護方面做得最好,同時 X311、X312、X313三個指標上的合計得分也高于其他城市,產業結構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中也是最合理的。營口這個正處在發展初級階段的城市,在金融服務方面僅次于大連。錦州除在勞動力資源方面有一定優勢外,其他評價結果不太理想。
丹東和葫蘆島屬于投資環境較差類型區。它們的綜合評價得分接近,在各類評價指標上得分都明顯偏低。我們也應看到,兩個城市都具有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區域優勢,在區域整體效應帶動下,將會有很強勁的發展勢頭。
從以上投資環境評價結果看出,遼寧沿海經濟帶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較為突出,這與投資環境密切相關。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注重區域發展,積極培育核心競爭力。
地處樞紐要地、工業發達、交通便捷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傳統優勢。在此基礎上,我們首先要優化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充分發揮沿海經濟帶的地域優勢,建設國際船舶基地和國際航運中心,進一步整合港口資源,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二是積極發展臨港經濟,推進城、港一體化,提高港口城市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加快港口城市的對外開放程度,加強港口城市與韓國、日本的緊密聯系協作,充分發揮港口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三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區域內技術優勢明顯,在高新技術的研發及轉化方面有相當的能力,因此政府在財政預算方面應加大投入,同時積極鼓勵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比重,增強創新能力,另外,推進與東北亞地區的科技合作,增強對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吸引力。
(二)積極尋找差距,有針對性地消除各自的劣勢。
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連較好,遼西較弱。因此,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定位應當是以大連為龍頭,發揮其輻射效應,擴大輻射圈邊界,帶動其他沿海城市的發展。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走特色城市建設的道路,堅持以特色化產業為支撐,逐步縮短遼寧沿海城市間的差距。
(三)重視求實創新,做好服務工作。
目前,國家的優惠政策已經發生改變,由直接給項目、投資金,向提供稅收、貸款、土地使用以及相關權利方面的優惠政策轉變。因此,首先是觀念創新,改變那種“一大二公,求全求大”的思維定式,改變傳統的“等、靠、要”的思想藩籬。只有敢干敢為,以創新求發展,才能從政策中獲取紅利。其次是政府服務形式創新。上海、廣東等發達城市已率先進行改革,以優質服務提升招商軟環境。我們也應盡快推行“陽光行政”,強化“一站式”服務功能,為客商提供項目審批時的全過程代理。真正轉變政府職能,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經營模式。最后是資金支持系統創新,花大力氣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搞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著力在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瓶頸”上下功夫。
[1]胡登峰、張雪麗:《安徽省區域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載于《科技和產業》2012年第5期,第46~51頁。
[2]潘霞、范德成:《區域投資環境的評價研究——以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為例》,載于《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第8期,第40~45頁。
[3]馬樹才、樊星:《中國沿海經濟帶投資環境分析——基于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的實證分析》,載于《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第134~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