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摘 要:運用專家訪談法對綏化市北林區毽球協會會長進行訪談,運用調查法對綏化市北林區從事毽球運動愛好者和各中學體育教師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對綏化市北林區毽球運動發展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影響毽球運動發展的因素,并針對綏化市地域特點,提出可行性的發展對策,為綏化市毽球運動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綏化市;毽球運動;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225-02
踢毽子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毽球運動不僅可以增強身心健康,還能培養人的協調、靈敏的反應能力,是一項非常好的全身運動[1]。毽子踢起來毽飛人舞,頗具樂趣,人們還給毽子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翔翎,這項運動對場地設備要求低,又不受季節限制,是一項非常值得提倡又易于推廣的體育運動項目[2]。
一、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綏化學院圖書館、綏化市北林區圖書館、廣州大學圖書館的相關書籍和論文,并檢索中國期刊網等數據庫,查閱近年來與毽球運動相關的論文40余篇,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為本論文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專家訪談法。對綏化市毽球運動的發展現狀訪談了綏化市北林區毽球協會的會長、副會長及名譽會長,與專家共同探討調查問卷中問題的合理性,并針對現在存在的問題與其探討解決途徑。
3.問卷調查法。通過與專家探討制定科學的調查問卷,對綏化市北林區廣場、社區、公園內的從事毽球運動愛好者和各學校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了解綏化市北林區毽球運動的發展現狀及影響因素。
二、結果與分析
1.對綏化市北林區從事毽球運動愛好者的調查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在對綏化市北林區42名從事毽球運動愛好者的抽樣調查中,其中17名為男性,占被調查者的40.5%,25名為女性,占被調查者的59.5%,可見綏化市北林區從事毽球運動的愛好者女性高于男性。年齡在11~20歲有2人,占被調查者的4.8%,年齡在21~30歲有5人,占被調查者的11.9%,年齡在31~40歲的有7人,占被調查者的
16.7%,年齡在41~50歲的有14人,占被調查者的33.3%,年齡在51~60歲有11人,占被調查者的26.2%,年齡在61歲以上有3人,占被調查者的7.1%,反映出綏化市北林區廣場、社區、公園內從事毽球運動的愛好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1~60歲之間,這與這部分人群家庭生活壓力較輕有關。
從表2可以看出,在對42名綏化市北林區從事毽球運動愛好者踢毽球的目的調查中,有16人選擇強身健體,占被調查者的38.1%;有7人選擇了娛樂身心,占被調查者的16.7%;有6人選擇了結交朋友,占被調查者的14.3%;有3人選擇了消磨時間,占被調查者的7.1%;有10人選擇了喜歡毽球運動,占被調查者的23.8%。選擇強身健體的人數最多,說明綏化市北林區從事毽球運動愛好者中,大部分人參與毽球運動的原因是看重毽球運動的健身功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把它作為娛樂身心和結交朋友的一種休閑方式。在對綏化市北林區從事毽球運動的愛好者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57.14%的人沒有組織,參加毽球運動是一種自發行為,這就導致這部分人的訓練沒有培訓,更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訓練具有臨時性、業余性。綏化市地處北緯44°04′~46°40′,東經125°41′~130°13′之間,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干燥寒冷,每年有6個月氣溫處于零度以下,最低氣溫達到零下30度。在對綏化市北林區毽球運動開展情況調查表中發現,有78.57%的人場地設施沒有保障,在綏化這種氣候條件下場地設施沒有保障,訓練者在冬季很難堅持訓練。這表明目前綏化市北林區的場地設施不能滿足毽球運動愛好者們的需求。由表3可以看出,有76.19%的毽球運動愛好者沒有參加定期的毽球比賽,在對綏化市北林區體育局的領導進行訪談時發現,綏化市北林區毽球協會在2012年成立,自成立以來,每年定期組織毽球比賽,但由于協會成立較晚,并且經費有限,在社會上的影響還沒有充分發揮,導致76.19%的毽球運動愛好者沒有參加。
2.對綏化市北林區初中開展毽球運動的調查分析。教育部在1995年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制定的“2+1”工程中,毽球運動已被定為推廣的體育項目之一,2007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將毽球列入比賽項目,主要目的是要引導各級學校開展并推廣毽球運動。在對綏化市北林區的七所初中進行調查發現,所有的初中都沒有把毽球運動列入教學計劃當中,所有的學校都沒有毽球教師,也沒有對教師進行毽球項目的培訓,但是所有初中學校每年都舉行毽球比賽,并且綏化十中的毽球比賽在室內進行。在沒有列入教學計劃的情況下,在被調查的七所初中當中,都開展毽球比賽,這就說明毽球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比較容易開展。七所學校只有一所在室內進行毽球比賽,這也說明了毽球這一運動項目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在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的一項運動。這樣一項簡便易行的運動卻沒有能夠得到廣泛的開展和普及,說明綏化市各個初中對毽球運動的重視不夠,每年只進行趣味性的毽球比賽,而沒有把毽球列入教學計劃當中,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嚴重地影響了毽球運動在初中學校的發展和普及,這是綏化市各初中毽球運動發展的弊端。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1)綏化市北林區毽球運動的普及度不高,缺少宣傳。綏化市北林區在2012年成立了毽球協會,但是自成立以來沒有對廣大市民進行毽球運動的宣傳與推廣,從表3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6.19%的毽球愛好者沒有參加過定期的比賽,這說明毽球協會還有很多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好。毽球是一項簡單易學的健身項目,適合于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普及毽球知識、加大宣傳,讓更多對毽球感興趣的人體驗毽球帶給他們的快樂,這是毽球協會目前的首要任務。(2)開展的范圍較窄,缺乏有效的推廣途徑。在對毽球運動愛好者的訪談中發現,很多毽球愛好者都是和自己的鄰居、家人或同事來進行鍛煉的,這樣的推廣途徑制約了毽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3)毽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太少,場地設施不健全。從表3可以看出,有78.53%的毽球愛好者的場地設施得不到保障。目前綏化市北林區毽球愛好者的毽球場地與設施極其簡單,運動場地多是利用廣場、社區、公園的空地,簡單地畫出邊線,地面多是土地或水泥地面,冬季沒有室內場所,這是影響綏化市北林區毽球運動開展和普及的主要原因。
2.建議:(1)毽球協會要承擔起宣傳推廣的任務。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毽球運動的健身性、娛樂性及趣味性。在市內的各個廣場、社區和公園進行毽球知識的推廣的宣傳,并進行一些腳上控制、腿部柔韌性和身體協調的花式表演,讓人們認識到它的表演性,從而提高對毽球運動的興趣。(2)拓寬宣傳途徑,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吸引各種社會力量的贊助,使毽球運動影響更加深遠。(3)深入貫徹教育部制定的“2+1”工程,加大毽球運動在學校的開展。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毽球運動場地設備。
參考文獻:
[1] 趙偉.河北省毽球運動發展調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8):9-13.
[2] 張弘,李琴.一項深受大眾歡迎的健身運動——毽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3):28-30.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