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賽花++李業榮
摘 要:在當前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口高齡化的背景下,云南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問題。結合云南實際,從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保險基金支付壓力、統籌層次、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等方面對云南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云南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云南省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099-02
中國現行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它體現了公平與效率的結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其可持續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如養老保險覆蓋范圍不夠、保險基金支付壓力大、統籌層次低、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等,制度運行面臨危機,以至于對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巨大挑戰?!袄夏晷汀鄙鐣牡絹碛纸o養老保險帶來巨大的壓力,因而有必要研究現行養老保險發展的可持續性,盡早調整思路并采取有效措施,從而建立一個能應對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養老保險制度。
一、云南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本情況
1.基礎養老金統籌情況。云南省自1998年4月1日,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統一制度、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調劑使用基金”的省級統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兩級調劑、三級管理;基金統一使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包括中央財政、省級財政補助資金和上解的調劑金、留存在各地的積累基金)統一由省級調劑使用。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實行預算管理。
2.個人賬戶做實情況。根據省人民政府令第25號《云南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的規定,云南自1995年10月1日,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每人建立一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1995年10月至1998年3月,個人賬戶按職工工資收入的11%和全省職工月均工資的5%兩項記入,共計16%。自1998年4月起,個人賬戶記入比例調整為本人繳費工資的11%。自2006年1月起,個人賬戶記入比例調整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截至2012年12月31日,云南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達452.90億元,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409.19億元。
3.基本養老金調整情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云南省今年已連續第九年調整增加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今年調整后云南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達1 804元。但由于中國基本養老金調整主要靠臨時決策,還沒建立養老金水平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聯動的、科學規范的長遠機制,且大幅長期進行調整會使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無法負擔,影響其可持續發展,同時還可能導致部分地方出現退休與在職職工收入倒掛或早退休與晚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倒掛等問題。
二、云南省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現存的主要問題
1.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日益加大。不可否認,中國人口老齡化高峰正迎面走來,云南也不例外。從人口年齡結構上看,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0%,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云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云南省60歲及以上人口已占到總人口的11.07%,數量為508.7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7.63%,為350.6萬人,這表明云南省已正式進入老齡社會。隨著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的逐年增多,云南老齡化進程還將逐年加快。
2.統籌層次偏低。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幾乎是世界范圍內唯一一個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的國家,一定程度上,統籌層次偏低是當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源之一。目前全國各省基本實現了省級統籌,云南省自1998年4月1日,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統一制度、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調劑使用基金”的省級統籌。根據國發[2005]38號文件規定,全省自2006年1月1日,改革了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統一了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3.個人賬戶空賬運行難以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目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無積累資金,屬于空賬運行。建立個人賬戶是為了應付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現收現付制難以解決的支付危機,因此,即使社會統籌部門的資金不足以支付當期的養老金,也不能動用個人賬戶的資金,而應想其他辦法解決。不然,不僅會造成個人賬戶空賬運行,造成將來養老金的支付危機,而且會降低人們對基本養老保險的信心,造成不繳、少繳或漏繳。
4.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當前,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特別是廣大中小微型企業職工、農民工的參保情況有待加強和完善,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
三、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
1.開源節流,增加基本養老保障資金來源。規避人口老齡化的風險,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關鍵是建立多渠道籌集機制,增加基本養老保障資金來源。首先,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社會保障支出,逐步將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預算超收的財力,除保證法定支出外,應主要用于補充養老保障資金。其次,持續從破產企業財產或企業改制資產變現收入中提留一塊,國有股權轉讓收入中提取一塊。
2.適當運用合適的基金增值辦法,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目前,養老保險資金可投資形式單一,缺乏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徑,難以抵御通貨膨脹的侵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未來的保障能力,所以,要使企業和職工積極參保,首先是確保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其次盡量使養老保險資金增值。
3.依法發展企業年金,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企業年金是旨在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由于國家養老保險計劃的財政負擔偏重,眼下指望財政提供全體退休人員較高水平的養老金既不現實也不符合國際潮流。因此,當前云南省進行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的關鍵是盡快提高企業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水平,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與此同時,國家應采取積極的稅收激勵政策、加快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從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縮小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差距。根據《社會保險法》第18條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建議國家在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時,應統籌考慮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以及城鄉居民養老待遇的調整。endprint
(二)良好的運行機制
1.統籌兼顧,建立科學高效的養老保險法律制度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很少,法制不健全,勢必制約中國社會保障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要以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為契機,本著科學精干高效的管理原則,自上而下理順養老保險管理體系,改多頭管理為單一部門或機構集中管理,改地方統籌為全國統籌,同時抓緊研究制定基本養老保險、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整合辦法和細則,抓緊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管理制度要求的、科學高效的中國特色養老保險法律制度體系。
2.提升現行養老保險管理服務質量,完善經辦管理和信息系統。截至2012年底,云南省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3 531 383人(參保職工2 450 112人,離退休人員1 081 271人),而截至2012年底,共有各級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機構149個(省級1個、市級16個、縣級132個),其中,省級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機構規格為副廳級;市級16個經辦機構中有10個為副處級,6個為正科級;縣級132個經辦機構中有16個為正科級,65個為副科級,51個機構規格尚未明確。全省各級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機構編制總數2 342名(省、市、縣分別為73名、413名、1 856名);全省各級基本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機構實有2 133人(其中省、市、縣分別為65人、355人、1 713人)。通過對比分析,人均服務人數1 666人(3 531 383/2 133),考慮統籌層次的提高、現未參保的潛在人數等因素,管理服務質量的提高勢在必行。應按照統一管理的要求,推行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省、州(市)、縣(市、區)三級數據連接,信息系統中業務數據在州(市)級集中,省級備份。
(三)省級統籌努力向全國統籌邁進
為保證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工作的順利進行,建議建立符合全國統籌要求、事權劃分清晰、機構設置科學、人員管理規范的養老保險經辦管理體制,不斷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執行力,實現為廣大參保人員“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目標。加大社會保險標準工作的推進力度,抓緊制定全國統一的業務經辦流程。在起步階段,可根據省級統籌的經驗,先實行部分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以維護各地的穩定,同時基礎養老金實行全國預算管理。先將機制建立起來后,逐步實行“統一費率、中央調劑、預算管理”的全國統籌模式。最終實現除個人賬戶基金以外的部分即全部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實行全國統收統支的目標。
(四)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依法加強個人賬戶基金管理
逐步做實個人賬戶,事關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制度模式能否不斷完善。筆者認為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做實后的個人賬戶對于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促進作用,其關鍵在于做實后的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和運營問題:一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分不同步驟做實個人賬戶;二是明確劃分職能,規范個人賬戶基金管理機制;三是制定基金投資法規政策,改善個人賬戶基金投資現狀。
(五)抓實基礎,切實做好擴面工作
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既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也是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提高抗風險能力的需要,使全體人民由傳統的居家養老、儲蓄養老向社會基本養老轉變,提高社會化程度,這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各級政府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深入研究全民參保、特別是廣大中小微型企業職工、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的障礙,尋求破解問題的方法措施,最大限度地把城鄉廣大職工群眾吸納到國家養老保險制度中來。
參考文獻:
[1] 鄭秉文,孫永勇.對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現狀的反思[J].上海大學學報,2012,(3).
[2] 閔曉瑩,張慶君.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評價[J].地方財政研究,2012,(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Z].2010.
[4] 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Z].[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