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
摘 要:語文活力課堂教學模式不但掙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同時也為學生的個性及思維提供了一個開闊的空間,這讓語文教學更具魅力,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喜歡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構建真正的活力課堂。活力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遵循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也是對學生未來發展有深遠影響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活力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實踐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乏味單調貫穿在課堂的各個環節。在學生的心里,語文無疑是枯燥的代名詞,從而很多學生不喜歡語文,畏懼語文,更有甚者會慢慢放棄對語文的學習。歸根結底,實質性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語文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模式,找到癥結的所在。很多語文教師會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重復的訓練,這樣的方式在學生眼中毫無樂趣可言。想要打破這種局面,教師就要在教學模式上加以調整。文章以語文活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作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的分析,相關內容如下所述。
所有教學活動都要依附于教材,同樣教材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教材去進行教學,要最大限度地將教材上的內容整合成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而且可以在實際教學環節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選取最為合適的教學內容,同
時要保證所選擇內容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一、選擇優秀作品,讓學生反復誦讀
語文其實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學科。任何一篇優秀的作品,都會幫助到學生。在教學中,可以按照下述幾個程序去誦讀作品:
(1)自由大聲讀,準確地去進行誦讀;(2)將作品分成幾段細致的去體會,找到作品深層次的東西;(3)每讀一段,就再分幾個層次,讓學生去感受體會其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學的第一個小節,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思大膽地誦讀作品;再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文章的角色扮演,帶著情感去朗讀,在小組間相互溝通探討之下,學生會逐漸投入到作品之中。這時,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分節讀完,再讓學生配樂誦讀整篇文章。通過這樣這種誦讀模式,學生會切實感覺到課文的魅力,這樣即可以讓學生掌握課文,同時還可以讓沉悶的課堂更具活力。
二、組織背古詩文競賽
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利用自習課的時間,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背古詩文競賽。這樣的課堂競賽教學,學生會非常積極、非常認真,且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實踐我發現,這種活動氣氛很熱烈,且效果較為理想。在這種競賽的課堂模式下,學生在不經意間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趣味性,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堂的活躍性。
三、小組探究模式
為了讓學生更為有效的學習語文,可以在班級里構建學習小組教學模式,選出每個小組的組長,分工要落實到人頭。在課堂環節,要先將學習材料整合為問題背景;然后在小組中,根據發言、分析、總結的順序進行學習活動;最后在各組之間溝通探究的結果,教師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予以指導;最終每組都會得出結論。這為學生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從而也為活力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組織學生表演朗讀課文內容,用以活躍其思維
將表演和朗讀融合起來,用表演這種形式去深化學生的朗讀,能提高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由于一些語言是能夠利用語調、態度以及暗示等形式體現出來的,學生在演的過程中去體會,這樣他們在不經意間就會被帶入到情境,思維與文中的語言同步,從而會對語言有切實的感受。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其產生情景的聯想,這樣學生就會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到情境之中,從而可以直觀地去感受。
如果教師能夠將語文和學生的興趣進行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從興趣中體味語文,讓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樂趣,那么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這樣就可以輕松地構建活力課堂教學
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較為有活力的課堂環境。為學生給出豐富而合理的良性激勵,將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熱情調動起來,為學生構建一定的信心,想象、個性、思維活躍度以及創造等多方面能力,這樣就可以達到語文活力課堂教學的目的。
目前在新課標大的環境下,并沒有一個非常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去采納,上述僅僅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我一直以來都將活力課堂教學作為追求的目標,因為語文活力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的個性及思維提供一個開闊空間,這讓語文教學更具魅力,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喜歡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同時要遵循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原則,這樣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十分有益。
參考文獻:
[1]楊永明.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語感實踐:談人教版初中《語文》義務教材的語感訓練[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16(13).
[2]邱雪翔.在快樂中學習:淺析非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點成果匯編(下)[C],20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懷明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