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華
摘 要:為了緊跟社會發展的腳步,初中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創新能力。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學時,應該讓實驗聯系到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物理,經過學生的親自驗證,讓他們感覺到學習物理不再枯燥乏味。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創新能力
一、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驗證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因為在教材中的理論本身就是通過不斷的實驗驗證得出來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再通過實驗驗證理論,這樣學生對理論的記憶會深刻,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中,學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這樣在學生的不斷探索中,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改進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加學生參加實驗的積極性,教師務必要改進實驗的素材,和現代技術相結合,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實現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
1.課前利用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物理實驗中,學生會有想去探究的興趣,以此培養創新意識,讓已學的知識與未學的知識發生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不斷地探究、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究。
我們可以在上課前利用小實驗吸引學生的眼球。比如,教師可以在進到教室時不說話,直接站在講臺上,疊一個方形的紙盒,里面接滿水,然后用水在紙盒的底下進行加熱,到一定的時候水燒開了,然而紙盒卻沒有著火。這樣學生就會禁不住地問,為什么紙盒沒有被燒著呢?這樣教師就可以引出下面要講的知識。因為在正常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度,所以把水加熱到沸點時是100度,繼續加熱也不會再升高溫度,保持在100度。但是紙張的著火點大于100度,所以無論怎樣加熱,紙都不會著。
2.利用課外實驗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給學生留課外實驗,實驗題材多,而且材料豐富,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外小實驗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課堂上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我們也可以把學生課下的小實驗拿到課堂上,讓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并且一步一步地進行講解,并做最后的總結歸納。通過這類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培養創新能力。
例如,《慣性》一課之后問學生:假如汽車剎車,為什么我們會跟著車子前后搖擺呢?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聯系,讓他們在課后的時候想一個生活中關于慣性的實驗,第二天進行演示,并講解。教師在學生講解的時候,對于不對的、不合理的現象要及時糾正,確保學生記住正確的理論知識。這樣做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動手實驗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聯系生活現象進行講解
物理學本身就是聯系生活,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常出現的現象進行講解。比如,為什么我們在脫衣服的時候會發出“啪啪”的聲音,并且能看到光呢?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聯想生活,進行大膽的猜想。這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自由發言,而不去做任何的評價,最后感覺已經足夠吸引他們的好奇心時再進行解答。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能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習慣,更主要的是在課堂實驗和課后的小實驗中可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史建偉.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成才之路,2009(14)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本溪市二十一中學)
編輯 劉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