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帆 朱強
馬克思主義強調人和自然的關系是“自然的歷史”和“歷史的自然”,“主觀的自然”與“客觀的自然”,“自然性”“社會性”“實踐性”的內在文明辯證的和諧統一,這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辯證自然觀生態文明觀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既是人類長期以來堅持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精神的升華,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辯證地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關系的精華。它內涵的生態哲學思想已經超越了時代局限,具有了很強的深刻性和前瞻性,對于目前人類解決生態危機問題,特別是我國如何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指導作用十分突出。正如弗羅洛夫所說“無論現在的生態環境與馬克思當時所處情況多么不同,馬克思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他的方法、他的解決社會和自然相互作用問題的觀點,在今天仍然是非常現實而有效的”。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理論體系的一貫精神特質是辯證的、歷史的、人道的、實踐的唯物主義。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擬就馬克思主義辯證自然視域中的生態文明觀進行辯證思考的闡述,至于其它精神特質的哲學思考,將另行撰文論述。
一、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自然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雖然沒有直接使用生態文明的概念,但是其理論體系具有十分豐富而深刻的生態文明思想。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中心是人和自然的關系,恩格斯指出:“我們所面對著的整個自然界形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互聯系的總體”。在這個聯系體中,人與自然的優屬關系非常重要,從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到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馬克思的《資本論》到《哥達綱領批判》看出,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強調了人的主體性和勞動的能動性創造作用,但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忘掉自然的根源性,外在自然的制約性與“優先地位”,“先于人的存在的自然界”始終是馬克思學說的理論前提,另一方面,馬克思始終堅持自然既包括“人本身的自然”,又包括“人的周圍的自然”,是“主觀的自然”與“客觀的自然”的內在統一,是“生產者生存的自然條件”的雙重性質。這就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鮮明的特點“實踐”,一是實踐推動自然從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的轉化,二是實踐把自然界的客觀性、對人的優先性、屬人特性、歷史性構成了一個聯系體。換言之,以實踐為出發點重視人、自然和社會的關系,既肯定自然界的客觀性、對人的優先性又重視它的屬人特性和歷史發展,主張人與自然在社會中的統一,人和自然應該協調一致,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是認識和處理人類與自然界關系的唯一正確的思維形式。
二、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文明觀
對于文明的論述,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說過:“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一種社會品質。”文明體現了人的本質,是人類實踐活動創造的成果,“是人類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長期艱苦的勞動創造的結果”。也就是說,文明是人類生產實踐的產物,它受社會形態制約而具有社會性,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和人類創造的一切進步成果,在人類處理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就是生態文明。具體的講,就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效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
另外,馬克思生態文明思想是摒棄近代形而上學機械論的自然觀和價值論形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近代形而上學機械論的自然觀和價值論把人與自然的關系孤立起來,將動態的人類演化與靜態的自然界相分離,用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去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不到“自然的歷史”和“歷史的自然”這個辯證統一關系,導致人與自然的關系日趨惡化,生態問題日益嚴重。而馬克思恩格斯繼承和發展了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哲學家的思想精髓,認為自然不僅是物質客觀自然,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存在,即人化自然。馬恩用辯證統一的方法分析了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主動性和被動性,人的主觀意識與物質實踐性這三對關系范疇,系統地揭示了人的實踐二重性,強調人們應該以辯證的思維方式去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去分析和處理生態問題。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明確主張“人的自然主義”與“自然的人道主義”應該統一。他說:“這種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種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從馬克思對理想社會的論斷中可以看到,建立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是他的兩大原則。也可以說,馬克思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一個生態平衡的社會,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共處的關系,從深層次說就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建立起符合自然根本的、實現了理論徹底化的觀念,體現出“自然的歷史”和“歷史的自然”,“主觀的自然”與“客觀的自然”,“自然性”“社會性”“實踐性”的內在文明的辯證統一觀念,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的實質內涵。
馬克思主義辯證自然視域中的生態文明觀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凸顯了生態環境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頂層設計的基礎性、前提性、重要性,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維度,實現了三大理念轉變,即生產技術對環境正負作用的大轉變,經濟觀念與行為的大轉變,自然觀的大轉變,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自然觀的繼承、豐富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蘇]弗羅洛夫.人的前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5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66.
[4]許啟賢.世界文明論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7.
[5]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77.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2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