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于意
價值觀是思想精神活動的領導者,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利用科學的方法了解大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并以此為依據開展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能夠激發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方法價值觀教育一、引言
價值觀是思想精神活動的領導者,是每個人人生和事業中最重要的精神動力所在,價值觀對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大學生正處在求知成才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善惡、榮辱、美丑,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確保其健康成長、確保其積極向上的狀態,使他們在自身成長的道路上找準方向、理想和目標。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整個社會價值觀念中具有先導性和超前性的群體,大學生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取向,作為思想豐富、思維積極開放的群體,大學生價值觀的確立與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緊密聯系。
因此,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若要實現有效的價值觀教育,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價值觀狀況及其所呈現出來的行為表象。而對價值觀狀況的充分把握是建立在科學的調查方法之上的。因此,只有充分掌握擬調查對象的內涵、類別以及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科學的價值觀狀況調查方法,為后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如何開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具體要素的確定
文化的最重要的意義體現在它的核心價值觀念中。價值包含六層含義,即社會或群體普遍保持的共同信仰或信念、過去人生經驗的有機綜合和高度抽象、給人們提供的標準和判據、給人們提供情感寄托的基礎、給人們提供的精神動力以及各種信仰體系。從價值所包含的內容中,我們能夠得出判斷,大學生價值觀所涉及的內容是及其豐富的,在調查之前要將大學生價值觀中的要素確定為具體可測的內容。本文從個人、家庭、職業、社會、國家五個維度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分類測量,將這五個維度作為價值觀調查的一級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將個人、家庭、職業、社會、國家具體化,將其細分為若干二級因素,并做出具體描述。
三、大學生價值觀調查中的風險因素分析
在大學生價值觀調查中,有些敏感性問題存在,這類問題的特點是復雜性、隱秘性、多樣性和可變性。若采用直接調查的方法,調查者將得不到可靠的樣本數據,無法做出可靠的推斷,因而造成無法控制的非抽樣誤差。處理這類敏感性問題的核心不在于設計過于復雜的模型,而在于運用有效的方法消除被調查者的擔憂與顧慮,達到提高調查數據可靠性的目的。
四、實施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的基本條件
首先,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被調查者的隱私,對被調查者的隱私保護程度越高,取得的調查數據就越真實;否則被調查者就會拒絕回答或作出錯誤的回答,從而增大由錯誤信息引起的誤差。
其次,調查的問題要設置的簡單且意思表達清晰,讓被調查者容易思考和回答,避免理解偏差、回答差錯。
再次,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每一位調查人員必須掌握調查方法、了解調查問題的設計過程以及設計原理,且能夠讓被調查者愿意與其進行簡單的溝通并認真回答問題。
五、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方法
(一)調查的構成
調查是指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考察來了解情況的一種感性認識活動,是一種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它不僅是人們了解實際情況、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正確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客觀依據。調查工作由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方法、調查工具、調查參與者等幾個方面組成。一般而言,調查過程大體分為準備、調查、統計與分析三個階段。
(二)調查方法比較
調查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研究問題的特殊性。常見調查方法的特點如下:人員訪談法獲取信息及時,可以引導調查方向,訪談過程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結果容易失真,這種方法適用于事實調查、意見征詢等;問卷調查法不受受測人數限制,被調查者可以自由表達意見,但對調查設計水平要求較高、答案質量很難控制;文獻調查法效率高,但所獲得的資料是書面的、間接的且非實時的,只能作為參考,適用于了解調查對象的歷史和現狀;互聯網調查法效率高、資料全面,但對調查者資料收集能力要求高,適用于了解調查對象的歷史和現狀;電話調查法成本較低、隨機性較強、回應率較高,但抽樣具有局限性,難以收集敏感性問題,適用于問題簡單、不涉及隱私的問題。
抽樣調查的目標是設計最優的調查方案,使抽樣調查的誤差盡可能的小。因此,在調查過程中,應結合被調查對象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地選擇有針對性的調查方法。
(三)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方法
在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調查的過程中,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確定調查方法的類型,以保證調查結果的有效性。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們發現,在大學生價值觀調查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是大學生“知行不一”的現象。例如對“百善孝為先”這一問題,百分之百的學生表示認同,但對“何為孝順?孝順的行為表現如何?”每位學生的理解卻并不一致;對“誠信是良好美德”這一問題,百分之百的學生表示認同,但對“我大學考試中作過弊”這一問題,一部分同學是肯定回答。因此,在調查方案設計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1.資料收集
利用網絡、書籍、雜志等資源收集已有與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相關的資料,為展開有針對性的調查工作奠定基礎。
2.調查方式
調查的主要目標是:了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將調查結果作為開展價值觀教育的基本依據。調查工作一方面要明確被調查對象是在校大學生,要結合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分階段進行調查;另一方面,調查的目標之一是為開展價值觀教育提供依據,因此可以讓大學生本身作為調查主體,讓參與調查的學生在完成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價值觀的含義,通過實踐過程喚醒并激發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將價值觀深入大學生內心。endprint
3.調查方案設計
(1)可行性研究階段
首先,通過電話訪談、一對一訪談、文獻調查的方法,在大學生群體中了解對價值觀的基本認識。
其次,查閱近年來與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相關的資料,整理大學生價值觀概況。
再次,訪談從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專家,收集專家們關于調查方法、調查內容等方面的可行性意見,為調查過程中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供科學的依據。
(2)調查問卷的設計階段
首先,明確價值觀的概念,以及價值觀的作用,將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的一級因素確定為個人、家庭、職業、社會、國家五個維度,將這5個維度具體化細分為若干二級因素,并作出具體描述。
其次,結合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狀態設計調查問題,以訪談的方式完成問題的調查,并整理調查結果。這一階段要避免學生設計的采訪問題與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無關,避免所探討的問題過于空泛。例如,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態度、對社會現象的評論、對未來的設想等,從這些問題的調查結果難以反應出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的真實狀況。
第三,討論在調查中常見概念的具體行為表現,將概念具體化是保證被調查者對調查內容的充分理解。以“孝順、家庭和諧、自我中心”為例,列舉學生討論總結的具體行為表現。
例一:孝順的40條行為表現
(1)幫父母做家務;(2)記得父母生日并送上祝福;(3)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4)照顧好自己不讓父母擔心;(5)常常與父母打電話、發短信報平安;(6)給父母洗洗腳;(7)換季時提醒父母增減衣物;(8)陪父母散散步;(9)跟父母講話語氣要溫和;(10)子女在父母出門時起身相送;(11)子女在父母回家時應起身相迎;(12)婚后要愛護、尊重、照顧對方父母;(13)子女在父母年邁時時與父母同??;(14)父母單身,可幫父母尋覓老伴,不可強迫父母;(15)節日應盡量回家與父母團聚;(16)與父母討論問題意見不一致,應尊重父母;(17)對父母坦誠;(18)多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19)做決定之前與父母商量;(20)帶父母去旅行;(21)出遠門前應告知父母;(22)生活上要自立,不做“啃老族”;(23)結婚生子;(24)了解父母的喜好;(25)定期帶父母去做健康體檢;(26)學會換位思考,為父母著想;(27)關心父母的工作和生活;(28)認真學習,努力工作,鍛煉自身能力;(29)勤儉節約,不亂花父母的錢;(30)了解自己的家庭歷史;(31)了解父母的奮斗史;(32)不向父母提過分的要求;(33)父母吵架要及時勸阻;(34)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35)教育好自己的子女;(36)晚歸時,要提前向父母說明情況;(37)與親朋好友和睦相處;(38)提升個人素養,塑造優良品格;(39)不與父母頂嘴;(40)守法而重禮,結交益友。
例二:自我中心的40條行為表現
(1)談話時無故打斷別人說話;(2)參與集體活動時,無故遲到早退;(3)做事不考慮他人的感受;(4)不愿意與人分享;(5)推卸責任;(6)喜歡單打獨斗,不喜歡團隊合作;(7)不能虛心聽取別人的建議;(8)控制欲強;(9)愛表現,愛出風頭;(10)認為誰都不能侵犯我,不能受任何委屈和挫折;(11)做錯事從不主動認錯;(12)自我封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13)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14)猜忌他人;(15)與人談話咄咄逼人,不留情面;(16)在情感體驗上不能共情,孤獨冷漠,缺乏關愛;(17)固執己見;(18)把自己利益放在首位;(19)總是覺得自己的想法比別人好;(20)不關心外界;(21)對別人要求苛刻;(22)霸占別人的東西;(23)與自己想法不同就反對;(24)嫉妒心理強;(25)探討問題時,不聽別人的觀點;(26)缺乏對別人的理解與包容,總抱怨別人的不好;(27)不給別人解釋的機會;(28)我行我素;(29)只想要別人幫助自己,卻不愿意為別人做一點犧牲;(30)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31)不懂得感恩;(32)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33)與別人通話時,不等對方說完就掛斷電話;(34)不講信用;(35)喜歡獨來獨往;(36)不愿意與人交流;(37)不能正確認識自己;(38)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39)與人交談時,只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40)缺乏善意。
第四,用具體行為表現替代概念,調整問卷設置的內容,將問題具體化、明確化。例如,將與家庭責任有關的題目設置為“我會主動承擔家務”“勤儉節約,不亂花父母的錢”,將與自我中心有關的題目設置為“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比別人的想法好”“談話時會無故打斷別人”。
第五,完成調查問卷的設計。
此外,在調查問卷發放階段,由于抽樣調查的調查對象隨機性比較強,因此在調查開展之前,要對調查者進行問卷發放過程的實踐訓練。
六、結論
本文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及價值觀涵蓋的因素,結合目前可行的調查方法,對如何能夠更加科學、準確地獲取大學生價值觀狀況進行了實踐與分析。通過實踐我們體會到,如果能夠結合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以及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基本要求,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調查方法,那么便能夠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者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以便價值觀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把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有效地轉化為接受者的主體效應。
參考文獻:
[1]李樂山.現代社會學.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12.
[2]田永文.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研究——以山西部分高校學生為例.太原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6.
[3]李樂山.設計調查.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