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志,葛玉輝,蓋鴻穎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薛琳博士指出,“戰略”一詞最初來源于軍事,是指指導戰爭的方略,將戰略思想運用于企業管理活動中,就產生了企業戰略。明茨伯格(H.Mintzberg)對戰略提出的5P概念最具代表性,5P即計劃(Plan)、計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觀念 (Perspetive),這一觀點強調了戰略中的計劃、目標、行動、適應等概念。他認為企業戰略的作用是培養、保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環境要求,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財富。安索夫在《從戰略計劃到戰略管理》一書中,提出企業戰略管理是將企業的日常業務決策同長期計劃決策結合而成的一系列經營管理業務。1薛琳.基于生命周期戰略業績評價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論文集,2011.
(1)企業生命周期內涵
曹靜指出,1959年馬森·海爾瑞(1959)最早提出“企業生命周期”的概念,他認為可用生物學中的“生命周期”觀點來看待企業,認為企業的發展也符合生物學的成長曲線。他還指出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停滯、消亡等現象,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企業在管理上的不足,即一個企業在管理上的局限性可能成為其發展的極限。生命周期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孕育階段、系統化研究階段、模型化研究階段和模型修正階段,到現在關于企業生命周期的理論已經有二十多種 。2曹靜.成長期企業純凈管理體系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碩士論文集,2008.張學平博士指出,企業生命周期模型眾多,但這些模型都有共通之處,即企業的生命周期遵循大致相同的規律,不同生命周期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問題。3張學平.基于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博士論文集,2004.
(2)企業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特點
張學平博士指出,盡管不同的專家學者對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劃分階段數目大不相同,但其內容的表述卻都表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總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張學平在對上述研究進行歸納提煉的基礎上,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初創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4同3.
如表1所示,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征:

表1 張學平博士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征研究
羅長武指出,處于不同的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由于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將面臨不同的風險和機遇,戰略目標也就有所不同,如表2將分不同階段介紹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的不同階段面臨的的戰略目標。5羅長武.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企業文化研究[D].福州大學碩士論文集,2005.

表2 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戰略目標研究綜述6同3.
穆南竹指出,從戰略角度看,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應采用集中化戰略,即專注于做好某一項核心業務,只注重某一細分市場,從而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逐漸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經歷了創業階段的艱難,成長階段的企業發展迅速,這一階段的企業應當選擇成本領先或差別化戰略。在初創階段集中化戰略的基礎上,企業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利用規模經濟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以獲得更多利潤,同時,低成本還可形成進入壁壘,阻礙其他企業進入;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改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的花色品種等方法,不斷推出更新、更好、更受顧客歡迎的產品,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以獲得超額利潤。成本領先戰略和差別化戰略是兩種基礎不同的戰略選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說兩者是對立的,因為差別化總是和高成本相連的。所以,在成長階段,企業應當分析自己所處的外部環境狀況以及自身的優劣勢情況,選擇適合于自己的競爭戰略。成熟階段是一個企業輝煌的時期。處于此階段,企業有了一系列規范化的管理制度,高層更多的思考戰略性與全局性的問題,成熟階段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競爭危機成為企業面臨的主要危機,由于產品差異性縮小,競爭主要表現為價格大戰和市場份額的爭奪。成本領先戰略成為獲得穩定發展的首選。在衰退階段,企業可以通過變革獲得再發展,可能更趨向成熟、穩定,也可能由于不適應多變的環境而走向衰亡。為了避免過度的依賴正式規章制度和刻板的手續,企業必須培養管理者和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精神,通過團隊合作與自我控制以達到協調配合的目的,另外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彈性,采取新的變革措施。企業在衰退階段有兩種選擇:(1) 通過技術上、市場上、管理上的不斷創新,使企業從一條生命曲線過渡到另一條上升曲線;(2)將企業引導至新興產業,用現有資源來創造未來的現金流入。前者需要集中化戰略,后者則是屬于多元化戰略。7穆南竹.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企業競爭戰略選擇研究[D].四川大學碩士論文集,2005.
關晶瑩指出,企業初創期的特點決定企業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緊緊圍繞戰略目標這個中心,所有的資源都必須為戰略目標的實現服務。但是此時的管理者未必有績效管理的概念,而只是單純的希望員工提高績效而已,更多的體現在關注員工行為結果、聚焦關鍵指標方面。實現戰略目標是一切事務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做與目標最密切的事情,減少注意力的分散,提高組織和員工的工作效率。
從上述綜述中可以看出在創業初期企業就已經有了“目標管理”意識,只不過只是一種潛在的目標管理意識,并不系統。如果在創業初期可以將目標管理這個工具進行系統化運用,這對于創業階段的員工績效管理是很有益的,也會為員工績效管理的不斷完善打下基礎。8關晶瑩.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員工績效管理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集,2008.
關晶瑩指出,成長期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不斷規范,初步具有了雛形。同時,績效管理上升到制度規范化管理的層面。這一時期企業制定了一系列的以績效考評制度為主的績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績效計劃、績效評估這兩個環節,如果企業還設計了得當的激勵機制,還會實現績效評估結果的有效應用,基本實現了績效管理功能。企業的經營目標得到確定,這時立足于企業的戰略目標,提高企業各部門員工的工作績效就非常重要。這一時期的KPI績效考核的方法被企業擺在了重要位置,并處于不斷完善的狀態。9同8.
薛琳博士指出,績效管理的大方向確定之后,如何讓所有人都奔著大目標“齊步走”是公司立即面臨的另一問題。企業最好用平衡計分卡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分解指標。比如說,當某家公司正準備從傳統的批發業務轉型為批零結合的商業模式。這種轉型給公司的渠道發展會帶來重大變革,也會涉及其他部門的轉型與提升。該公司將戰略目標分解為財務、客戶、流程、學習成長四個關鍵成功因素,不同的成功因素會促成不同的部門分工,據此最終形成有針對性的改善與控制指標,真正實現績效服務于戰略,壓力分解到個人。10同1.
關晶瑩指出,在成熟期,企業有精力、有能力來塑造績效管理理念,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也必須塑造這些理念,它體現在指導績效實踐,也體現在行動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具體實踐中,應使其與企業文化的培育融為一體。可以有效實現員工的管理,提高員工績效,使員工獲得發展。經過初創期與成長期的員工績效管理努力,為成熟期科學績效管理體系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員工績效管理的理念,成熟期的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形成一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在成熟期績效理念的指導下,成熟期科學的員工績效管理系統由四個子系統組成,他們是:績效目標體系,績效評估體系,績效改進體系和薪酬發展體系。11同9.如圖1所示。

圖1 成熟期企業績效管理體系研究綜述
宋常明指出,進入企業的衰退階段,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變得更加明確,盡量給企業和員工一個負責任的交待、賣個好價錢都是可能的選擇。衰退期,企業實施集中化戰略,績效管理體現出明顯的防守特征。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市場再難找到新的興奮點,各項考核激勵措施似乎都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效用。為應對關鍵人才的流失問題,組織需要變革。績效考核不再那么重要,對企業的促進作用在減弱甚至是喪失。企業開始積極尋求并購的機會,同時為提高企業的賣價做著各項有計劃的準備。12宋常明.組織變革與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適應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集,2008.
曹靜指出,現階段中小企業壽命一般較短,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戰略的經營思想以及保障企業戰略有效實施的管理工具。績效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已經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然而并沒有適應所有企業的萬能績效管理制度,不同的企業由于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的不同,所實施的戰略是不同的,其績效管理體系設計實施的條件不同。我們必須根據企業本身的特性對企業績效管理體系進行設計。本文從戰略視角,以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以及績效管理理論為基礎,對企業如何設計與實施績效管理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通過對企業成長期的特點、實施績效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難點的分析,將績效管理體系的設計與實施背景設定在企業生命周期的成長期,在此基礎上對成長期的企業績效管理體系進行研究。13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