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雷 白晶
“以證代考”在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應用
●代春雷 白晶
高職高專院校主要培養的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很多學生畢業后直接投入到一線崗位就業。專業技能的學習成為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主要的學習內容,專業課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畢業生未來的發展。國家教育部也明確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必須通過培訓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將職業資格考證納入教學計劃,加強對學生技能的培養。
以證代考 高技能型人才 高職高專
1.考核知識點側重理論知識,忽視技術能力。高職高專院校突出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更多是以閉卷考試形式出現。這種考核方式將所學的知識以理論的形式體現在試卷中,針對那些本需要實踐考核的內容,也以理論的方式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更多地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那些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判斷、實際動手操作等更能夠突出“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考核的相對較少。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都在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努力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種環境下,企業家們越來越不愿意耗費成本來培養員工,他們需要能夠直接上崗的工作人員。尤其在高職高專專門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院校,如果學校不能夠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在知識更新快、人才流動性強、企業要求較高的社會環境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就面臨著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性,甚至出現畢業即失業的現象。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相對基礎較薄弱,在理論學習上不具有優勢,但是對實踐課程比較熱衷并且能夠突出他們的優勢。傳統的考核模式理論考核的比重過重,這樣的考核模式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所影響,沒能給予學生展現自己優勢的機會。一方面考試的效果不好,影響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正確判斷;另一方面學生自己也容易因為考試成績的不理想而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及未來發展有所懷疑,從而使學生錯過了對未來樹立目標并為之奮斗的最好時機。
2.無法通過考核達到預期目標。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考核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一直是很多教師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考核的目的是:(1)要考核學生對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2)通過這些基本知識的掌握理解知識點產生的原由;(3)結合相關內容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傳統的考核模式片面地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在這種現狀下,學生更加注重理論知識點的記憶,更多的記住教材中的結論,而針對結論的來源及其應用很少去關注。這種考核方式使得學生形成惰性思維,不利于學生自我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容易讓學生產生教條主義,課上不思考,通過逃避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學業。當學生畢業步入工作崗位時形成了較大的落差,容易讓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傳統的考核模式是由授課教師出題進行考核,由于教師的水平有限,在進行考核時試題的選擇一般是教師所掌握的,所以試題的考點就具有局限性,勢必會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全面程度。然而教師因為外界及自身的壓力較小,所以擴展自身知識水平的動力較小,從而影響學生所學知識的水平。但是如果選擇“以證代考”考核模式進行考核,以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通過作為本門課程的考核成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習全面的理論及技能知識,這樣就避免了因為教師水平受限而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全面性。同時,學生考核成績的通過率也相對比較客觀公平,在同一標準的考核方式下,學生的考核通過率其實也表現出教師的授課水平,這樣也側面推動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也能側面地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當學生意識到只是依靠教師課上的授課內容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時,會激發學生的危機意識,讓其主動擴展知識面,學會舉一反三,探索知識表象下本質的內容。
3.考核方式重結果輕過程。傳統的考核方式通常是以考試的分數進行判斷學生學習的效果。這種方式只注重最后的結果往往忽視學生平時的付出。高職高專類院校的學生對實踐課程更為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對于專業課程一般都會按照1∶1的比例設置理論課程及實踐課程。由于傳統的考核模式都是側重理論考核,往往學生感興趣的實踐部分在考試中占很少的比例,這就使學生平時付出較多的環節沒有被納入到考核當中。對于這類學生,傳統的考核制度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激勵作用。
學生在校期間為了能夠通過考核最終取得畢業證書,很多學生抓住規律,只要考前突擊學習強化記憶便可通過考試,甚至有些學生產生了投機的心理,把考試通過的希望寄托在考試作弊上。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對學生的身心不利,讓學生變得浮躁,不愿踏實學習做事;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傳統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如果實行“以證代考”,這種考核模式相對考核制度較嚴格,考核作弊的難度大大增強,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考試環境,一方面克服了通過作弊這種不良方式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結果,能夠培養學生踏實努力的品德;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對考試的重視程度。
4.無法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傳統的考核模式大多是由任課教師命題,由任課教師批改試卷,這種考核方式下,是以固定的試卷為考核方式,由于試卷考核的內容有限,很多教師針對平時授課時經常強調的內容進行考核,這種方式不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反思,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學效果不能作客觀的評價,教師也因缺乏考核壓力從而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
會計專業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經濟模式的不斷變革,知識更新較快,我們授課所使用的教材也在隨著會計相關準則的改革而改革。但是仍存在所使用教材中的知識點與變革相脫節的現象,如果教師始終按照教材知識點授課會形成學生所學與實際不相符的情況。所以實行“以證代考”考核模式,職業技能證書的教材是按照最新的改革而修改的考試大綱,一方面學生能夠隨時更新所掌握的知識點,等到工作時不容易出現與實際相脫離的現象。而且這種考核現在更多的是上機考核,利用計算機為考試媒體,可以使學生考試的范圍變寬,就需要學生要掌握較全面的知識才能取得相應的證書。也可以做到相近的同學不是同一套試題,甚至考試的題庫也非常豐富,杜絕學生考試時作弊及教師漏題等現象,能夠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考核狀態。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以最新的內容授課,并且掌握充足的知識含量來滿足學生平時提問的需要,從而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與實踐相接軌。
“以證代考”中的“證”是指國家的職業資格證書或社會的技能證書,“考”是指學校教育教學中的課程結業考試。“以證代考”是指以國家的職業資格和社會的技能鑒定認證代替學校教育教學中的課程結業考試。隨著國家對高職教育質量意識和特色意識的進一步強化,各高職院校紛紛加大了考核改革的力度,很多院校引入了“以證代考”政策,例如:廣東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濟南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廣東南方學院等高職高專院校,并且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高職高專院校實行“以證代考”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9】3號文件《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知》中指出: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能培訓,實施畢業證書和職業證書“雙證書”制度,努力使相關專業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獲得相應國家職業證書。在這種形式下,各高職高專院校紛紛進行教學改革,突出學生在校期間的技能學習,并鼓勵學生積極考取相關的職業證書,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在這種氛圍下筆者認為高職高專院校針對可以考取職業證書的課程實施“以證代考”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1.提高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需要參加的職業證書的考取大多都是所學的相關專業課程,如果實施“以證代考”制度就意味著,學生通過職業證書的考核就可以免去相關專業課程的期末考試。這樣的考核方式即滿足學生畢業上崗需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需要,也使得學生可以順利通過平時的課程考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職業證書考核的相關課程的積極性,提高對職業證書考核課程的學習動力。如果學生的職業證書考試通過,可以為其節省復習期末考試的時間,方便學生將時間分配到更有用的地方。
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一是如果實施“以證代考”就意味著學生的考核首先是通過職業證書考核來驗證的。教師在授課時就必須針對職業證書的考核大綱進行授課,而現階段的職業證書的考核都相對比較系統、綜合。在這種方式下教師的授課就有一個相對系統的范圍,克服一些教師隨意授課的行為。二是實施“以證代考”考核方式,學生的考核主要是通過職業證書的考核??己说姆秶蜆藴识际墙y一的,更有利于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教師的授課效果。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任課教師作出較公平的評價,從而提高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及認真程度,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三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更應該突出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傳統的考核更側重理論的考核。如果用考取職業證書代替傳統考試,職業證書更側重技能的考核,與我們的教育初衷是相符的,通過這種考核方式推動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的改革,培養適應社會、畢業即能上崗的實用型人才。
3.有利于高職高專院校進行教學改革。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高職高專院校重視技能教學,如何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會成為未來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主要競爭力。就考核方式而言傳統的考核方式的弊端已經逐漸展露出來,需要我們高職高專院校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傳統的考核方式相比較,如果實施“以證代考”考核模式,就意味著在人才培養方案、教材的選取、教學計劃的設置等相關教學領域都需要沿著職業證書考核的模式發展,就意味著實施“以證代考”考核模式后院校進行了一次側重“職業”性的改革。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按照職業考核的層次一層層推進。例如:筆者所在的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財會系會計電算化專業,如果實施“以證代考”可以先鼓勵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然后鼓勵學生考取初級會計師。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對于教育商業化的社會環境下,教材的種類多種多樣,質量參差不齊,教材的選擇是件令教師頭痛的事,教材選擇好可以令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材選擇不好令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采用“以證代考”模式,很多職業資格證書都有權威部門編寫的統一教材,再加上一些較好的輔助教材,這樣使得教師上課時條理、思路更為清晰。較好的教學大綱,可以推進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促使教學環節更有順序性、目的性。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本專業學科的關聯性,培養其職業感,為就業打好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財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所培養的畢業生大多在企業一線工作,然而企業家們不愿在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來培養員工,就專業技能而言他們需要的更多是能夠直接上崗的員工。就職業道德而言,他們需要品德好、肯于奉獻、忠于職守的員工,而這樣的員工離不開學校的培養。能夠培養出合格實用的人才需要我們院校適應時代的潮流,適時進行改革,尋找屬于本院特色的教學改革模式,培養出實用型技能人才,讓學生真正發揮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將推動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從而為發展國家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注:本文是2013年度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重點課題《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以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為例》子課題《關于會計電算化專業“以證代考”高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GDJY-2013-B-a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1]高林,等.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3]謝文靜.高職教育考試改革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3(13)
(作者單位:肇慶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肇慶 526020;作者簡介:代春雷,會計師、經濟師,研究方向: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等方向;白晶,會計學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稅務會計、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等)
(責編:若佳)
F233
A
1004-4914(2014)07-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