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梅
今年是偉大的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誕辰125周年。大釗同志一生對青年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作為大釗故鄉的青年一代,我們更應銘記前輩囑托,弘揚大釗精神,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1],把大釗故鄉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生態文明的沿海強縣。
一、學習李大釗勇于擔當的精神,以富民強縣為己任,勇挑重擔,不辱使命。
李大釗所處的時代正是國家處于積貧積弱﹑瀕臨滅亡的時代,李大釗在少年時代就立下大志,毅然擔當起救國救民的重任。正如他在《獄中自述》中所說:“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為了追求國家和民族的解放,李大釗苦苦求索,經歷了辦報的失敗,北洋政府的壓迫,也有同仁的不解,但他始終信念堅定,矢志不渝,終于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之路。正如大釗同志說的那樣:“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會走到艱難險阻的境地,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過去的”[2]。他以無比的勇氣擔當起民族再興之責任,“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使命和擔當的意義。當前,樂亭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時期,在京津冀一體化﹑首都經濟圈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樂亭具有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在縣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題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創造建設沿海強縣新業績》的報告中,我縣又提出了建立沿海強縣的奮斗目標,確立了產業項目這個中心。在這種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下,我們大釗故鄉的青年人,必須踐行大釗先烈“鐵肩擔道義”的崇高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努力為推進樂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恪盡職責,振奮精神,凝聚力量,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沿海強縣建設。
二、學習李大釗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團結奮進,貢獻力量。
在李大釗的心目中,革命事業是最重要、最崇高的事業。在建黨后短短的幾年中,他曾十過長江、三赴上海、兩下廣州,為了革命事業的成功,他無暇照顧家庭,就連他不滿兩周歲的女兒夭折,都沒能見上一面。他心里想的是革命事業,為的是勞苦大眾,他深情地說“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嘗不企享用,時下國難當頭,人民食不裹腹,怎能只圖個人享受,不思勞苦大眾之疾苦呢?”
作為北京大學知名教授,李大釗是可以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的,僅就他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這一職務來說,每月120塊銀元的收入,供養自己的家庭,是可以過著很富足生活的。然而李大釗始終自奉節儉,從不追求華衣美食的享受, “黃卷青燈、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同仁對他節儉生活的評價。他不僅省下錢來資助生活困難者,而且還要拿出一部分做黨的活動經費,在革命處于危難時刻,更是毀家紓難,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和人民。
今年,我縣圍繞科學發展、對標趕超、建設沿海強縣的奮斗目標,堅持以產業項目建設為中心,深入實施港口沿海帶動和新區一體化發展兩大戰略。完成這一宏偉目標,需要我們青年一代發揚這種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地鉆研學習,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不畏艱險、不計得失,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學習李大釗創新開拓的精神,以建設沿海縣為契機,解放思想,奮勇爭先。
1919年1月1日,李大釗發表了《新紀元》一文,他說: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在時時創造新的生活。正是靠著這種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李大釗找到了一條救國救民之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李大釗不是第一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但卻是最早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傳播,并且取得成功的。而更為可貴的是,李大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探索了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不是要窮的,而是要富的” [3],“不是破壞生產的,而是整理生產的”[4]。在那樣一個時期里,他還初步提到了中國因為受國際壓迫,社會主義,“故中國將來發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5]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道路的探索,李大釗無疑是做了拓荒者的工作,奠定了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先河。日前,我縣深入開展了“弘揚大釗精神,堅定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解放思想”為主題的學習教育活動,廣大黨員干部深受啟發,我們青年人更要打破因循守舊、墨守陳規的思維模式,大膽探索,不斷突破,用改革的理念解決招商引資中的問題,用創新的方法破除項目建設中瓶頸的制約,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突破進取,把建設沿海強縣的宏圖大業推向前進。
四、學習李大釗求真務實的作風,以改善民生為根本,腳踏實地,真抓實干。
李大釗同志一生熱愛祖國,關愛人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中。他生命短暫,卻做了大量工作。作為學者,他任圖書館主任,任教授,在北京大學等五所大學任課,自己編寫講義,處理圖書館及校務工作,著述達六百余篇,為我們留下豐富的思想遺產。作為革命家,他傳播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促成國共合作、領導北方地區國共兩黨的革命斗爭等等,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在《史學要論》里曾經這樣談過: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做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6]這種求真務實的態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近年來,樂亭縣委﹑縣政府將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施民生工程為抓手,積極為百姓謀福利。我們青年一代在工作崗位上正是要發揚這種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的精神,把改善民生做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項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謀富民之策,干利民之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絢麗青春。
正如魯迅先生在為《守常文集》所寫序文中所說:“他的遺文卻將永住,因為這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李大釗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卻依然光芒閃耀,歷久彌新。作為大釗故鄉的青年一代,我們會秉承大釗遺志,學習大釗精神,把自已的青春和熱血都投入到建設沿海強縣的偉大事業當中,團結一心,攜手并肩,共同譜寫大釗故鄉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注釋:
[1]《李大釗全集》第五卷,第192頁,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大釗全集》第四卷,第375頁,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李大釗全集》第四卷,第354頁,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李大釗全集》第四卷,第197頁,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李大釗全集》第四卷,第406頁,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