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忠等
2008年《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指出,黨校要努力創新教學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學,綜合運用講授式、案例式、模擬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2010年,《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再次指出要創新培訓方式方法,改進講授式教學,推廣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模擬式教學。《綱要》里要求發揮資源優勢,開辟各類實踐教研基地,為加強干部能力培養和黨性鍛煉提供直觀、生動的課堂。現場教學的培訓方法,就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一、現場教學的內涵及特點
現場教學主要指教員和學員同時深入現場,通過對現場事實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總結出可供借鑒的經驗,并從事實材料中提煉出新的觀點,以此提高學員運用理論知識來研究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和方法。
現場教學之所以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教學形式之一,是因為與其他的教學形式和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直觀性。現場教學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教學空間的開放性,它表現在教學活動不是在課堂上進行,而是在事物發生發展的現場,具有鮮明的現場性、直觀性的特點。現場教學以教學基地形象而具體的實物、事實為教學內容,不但能豐富學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員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而且有助于提高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學員正確而深刻的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
參與性。參與性是現場教學最明顯的特點。現場教學強調學習主體的高度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生疑、質疑、解疑,在問題中實現思維、雙向互動的過程,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
互動性。現場教學是教學雙方相互配合、互相啟發、互相推動的教學方式。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總結,其實就是一種分享與探討,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現場教學以學員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其他相關人員共同參與,這樣一種教學形式,集講解、問答和討論于一體,充分體現了學員、教師和講解人員的高度互動。
二、現場教學在教學運用中的開展情況
(一)現場教學取得的良好成效
現場教學過程中,學員在課堂上將教師從教學基地搜集、整理過的材料以及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閱讀、分析和思考,初步獲得對教學內容的感性認識。然后,教師與學員共同帶著問題到教學基地,聽取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介紹,現場討論與研究,對感性認識進行再認識,再返回課堂對教學內容深入討論和研究,上升到理性認識,總結出具有指導性和規律性的研究材料。這樣的一個過程,提高了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干部培訓的效果。大家普遍感到,領導干部培訓采用現場教學方法,效果和收獲尤為明顯。
(二)現場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在現場教學的初始階段,必然也存在著較多的不足和有待完善的方面。
1、如何提高學員參與的深度。現場教學模式,需要學員在到達現場之前,針對現場教學所涉及的具體問題事先要有所準備,如親自搜索相關資料、整理歸納擬在互動環節中的提問等。然而目前來說,部分領導干部對教師事先下發的現場教學資料不熟悉,待到達現場后通過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后,無法提煉出教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由于學員準備工作的欠缺,必將阻礙學員利用現場教學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共享、表達信息的發揮,同時也阻礙了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師之間及學員與現場單位人員的有效交流。
2、如何形成教與學的互動。現場教學模式是新鮮事物,進入黨校教學課堂的時間較短,這對黨校大部分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對于目前的黨政領導干部來說,基本上都是傳統教學模式——灌輸式培養出來的,接收知識方式一般是被動接受的,習慣于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所以采用現場教學模式,有些學員也感到不適應。現場教學是教學雙方相互配合、相互啟發、相互推動的教學方式,要求充分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和學員都是新的挑戰。
3、如何加強現場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間的聯系。在一個完整的培訓班次和計劃中,專題講座、現場教學、互動研討等教學組織形式之間應該是緊密聯系、互相影響、相互作用的,這些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安排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培訓的效果。
三、關于進一步完善現場教學工作的幾點建議
1、教學效果要體現“更優”
把特定現場提升為課堂,關鍵是要抓住教師的現場案例剖析和點評兩個環節,這對主講教師的能力水平和責任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講教師必須要做到:“理論有高度、基地應吃透、學員全了解、視野要開闊”。在這個基礎上,深入發掘教學基地的新成就、新突破、新思路、新舉措等能讓學員感興趣的亮點,精心設計好教學內容,強調教學組織管理工作,以達到最好的現場教學的效果。
2、教學內容要體現“更精”
教學內容是現場教學成功的基礎。教學內容如果沒有針對性,形式再好也是徒勞無功的。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使教學計劃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做到各個教學環節交相呼應、銜接有序,是現場教學成功的關鍵。現場教學不能孤立存在,也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教學形式。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非常注重現場教學同課堂講授、社會實踐以及互動研討諸環節的有機連接。就秦皇島市委黨校來講,例如,在“望峪現場教學”的教學組織過程中,我們根據學員需求,把參觀、講解、座談等形式結合在一起,更好地引導廣大干部思考現實問題,提升精神境界。這樣,就把現場體驗的生動性與課堂講授的針對性、專題研討的互動性、案例教學的啟發性、社會實踐的深入性統一起來,使整個教學過程符合認識的規律,具有科學性和完整性。
3、教學管理要體現“更實”
現場教學事實上也屬于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只不過是把課堂搬到了現場,教學由灌輸變成互動,現場素材就是教材。教學管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選點區分對象,合理搭配,增強針對性。根據不同培訓對象選擇不同的現場教學點,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升培訓效果。二是選擇好現場教學的場地,充分考慮現場素材與教學內容的對接以及交通條件等。必須提前熟悉現場,確定現場教學的行走路線,根據線路上的知識點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查閱資料,寫好現場教學方案。三是現場教學要根據天氣情況、場地、交通等情況來決定,往往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難。在出發前、對學員進行現場教學動員,介紹教學內容、教學程序,讓學員明確學習任務、學習要求和注意事項。四是結束時,教師要現場進行小結,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點評。
如何有效地開展現場教學,確保現場教學的有序運行和教學質量,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總結。只要能夠促進學員開拓視野、引發思考、推進探索,實現教師與學員的互動,地市級黨校就應該大膽地嘗試,在創新中不斷地完善現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