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宏
(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南京 210023)
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
陶新宏
(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南京210023)
摘要: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現狀和效果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通過對相關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的紙質問卷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狀況是良好的、整體評價是較為滿意的,但是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破解。基于調查結果的深度反思,并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相關理論,提出了改進和提升教學水平和效果的對策與建議。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話教學;教學效果
作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現狀和效果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前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探討當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對于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水平和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調研通過對南京郵電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行紙質問卷調查,了解當前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代表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在分析總結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這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南京郵電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水平,對促進其他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提升也有助益。
本次調研采用紙質問卷調查方式,了解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的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2013年12月26至12月28日,對南京郵電大學學生采取年級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主體上,主要以大一和大二為主,輔之以少部分大三學生。問卷取樣時,兼顧學科、專業和性別等因素。總計發放問卷382份,回收376份,無效問卷4份,有效率97%。
調查問卷的設計比較全面,總計24個問題(23個選擇題以及1個手寫建議題)。問題涉及被調查者對于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狀況、參與思政課的現實情況、對于思政課教學的評價以及建議等方面。本次紙質調查問卷的樣本分布狀態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代表性,具有較強的現實價值。
2.1教學狀況良好
從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看,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狀況是良好的。他們都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84%對高校開設思政課的必要性表示認同;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和價值,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可行的”;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表現來看,88%的大學生能夠聽講;從大學生“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原因”的統計結果看,真正想來上課的達到了55%,大多數學生還是愿意并真正想學到東西。
2.2整體評價較為滿意
在思政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高達91%的學生“對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總體印象”比較滿意,只有2%的學生選擇了“不滿意”。顯然,我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總體是良好的,被絕大多數學生所認可。調查還表明,63%的學生對思政論課“感興趣”。關于教學方式,76%的學生認為“還好,不過需要適當的改變”。令人關注的是,思政課教師采用對話教學的方式倍受學生歡迎。實際上,適度改進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是大學生是受大學生支持的。73%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為人師表,方法恰當,很受學生歡迎”。由于問卷調查是無記名的,因而學生填寫的應該是自己的真實感受。這些都說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鞏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也是暢通的。
2.3存在的問題
從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情況來看,雖然造成逃課的主要原因并非老師講得不好,但是學生對于課程的態度以及課程內容的不感興趣。這一情況應該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在現實的教學中不斷探索相關措施加以扭轉。其中,10%的學生“看其他的書或打磕睡”,還有2%的學生“心不在焉,根本不聽”。盡管這部分學生為數不多,如果教師處理不及時的話,這種現象往往能夠起到很大的負面效應。調查顯示,45%的學生是因為紀律的約束才來上課的。因此,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和吸引力是廣大教師的努力方向。關于教學方法的評價,49%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教學方法問題”,選擇“教學內容問題”達35%。可見,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是思政課缺乏吸引力重要原因。關于教學內容的反饋比較多,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教材內容不貼近實際生活、枯燥無味。
3.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領導與各項投入
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課堂和主渠道,但是高校的重視和宣傳力度往往不夠,專項經費投入也很難到位,還沒有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放到應有的位置上。其實,從國家層面上“各高等學校黨委要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1]實際上,要想使大學生真正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并取得良好的教學和育人效果,除了教師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外,高校相關部門的真正重視程度和具體配合是取得教學成效的重要環節。諸如在課程設置上的科學性問題、教學課時的保障問題以及教學實踐資源的開發等問題。這些都是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順利發展并逐步取得成效的關鍵環節。其次,加大對教學的投入。調研數據的統計表明,大學生喜歡的社會實踐方式是參加志愿服務、聽學術講座、參觀考察以及社會調查,他們還希望教師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教學,等等。為此,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境與條件、豐富課程教學資源以及實踐教學考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保障。另外,調研顯示,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很高的,這就要求以科研促進教學,不斷更新教師知識結構,并逐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因此,充足的科研、培訓和學術交流經費投入是必要的前提,此外,加大對教學科研成果的獎勵也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增強教學與科研熱情的重要措施。
3.2改革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
教材內容是影響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74%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未能與時俱進,并且理論知識過多,不貼近實際生活,枯燥無味,與中學教材有重復。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主動充實鮮活的內容和案例進行教學,對于與中學重復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學后進行提綱挈領的歸納與總結,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使之能夠靈活運用。
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方法是大學生最為關注問題。高校思想政治課應該“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思維方式,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到真正理解大學生、關懷大學生,而決不能成為異于大學生需要之外的單向灌輸。”[2]實際上,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采用生動新穎的教學方式”,通過生動活潑的互動形式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改變傳統的“獨白式”的“灌輸法”進行教學,逐步建立尊重、平等、互動對話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教學手段的科技含量,激發學生的興趣、獨立思考、積極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師生、生生對話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吸收他人有益的智慧資源,使大學生在充滿尊重、平等和開放式的課堂氛圍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等綜合素養。“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掌握。”[3]實際上,只有“改進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4]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吸引過來,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3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提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5]事實上,一直以來高校思政課教師都很難受到真正的重視和對待。不管是學生還是部分其他專業教師,甚至是部分領導往往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公共課沒什么專業深度,誰都可以教。這種普遍的誤讀和誤解,實際上給思政課教師帶來極大的壓力和不公。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綜合素養要求非常高,其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要求比專業課教師要高很多。大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學術造詣”(21%),還要“有責任感”(25%),“有人格魅力”(32%)。這些要求表明思政課教師具備優秀的綜合素養是完成教學目標,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為此,除了教師自己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狀態外,必要的業務培訓、適時地教研活動以及定期外出參觀交流與考察,可以使思政課教師能夠真正深入社會、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于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極為重要。實際上,思政課教師應該引導大學生“以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來分析解決千變萬化的各種現實問題。”[6]如果教師自己對于國情、民情都不甚了解,如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4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課程考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教學正常進行的保障之一。調查顯示,有22%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拿學分,或者“受學校課堂紀律約束”來上課的。實際上,“學習過程是學生自己做主、主動參與,發揮自己主動地位、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學校、教師通過‘考試’逼著學習的過程。”[7]要改變學生上課的態度,除了采取上述的諸多步驟外,必要的考核措施不可或缺。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往往采取開卷或閉卷等方式進行,這就導致絕大部分學生采取平時不聽不學、考前突擊的辦法被動應付考核,而多數情況下這些學生的考試成績都很不錯。這種情況往往使其他學生或者下一級的學生紛紛仿效,負面影響很大。因此,要改變目前單一的閉卷考試為過程考核方式,通過多種方式考核學生以達到客觀、公平地評定學生成績。
對于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還應該通過閉卷方式考核,關鍵要削減這部分所占的份額。注重平時的過程考核,通過課堂考勤、互動對話情況,課后的實踐調查、聽講座、志愿服務等情況綜合評定成績,而且要加大這部分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可以達到50%或者以上。這就促使學生注重日常課程學習和實踐結合,鍛煉他們發現并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培養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生是希望通過課堂互動對話等交流方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這不僅培養他們主動思考、交流溝通的意識,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8]當然,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等現象也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以破壞課堂教學氛圍,敗壞班風學風。總之,不斷探索和實施有效的考核方式方法,將會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4][5]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567288.htm?fr=aladdi.
[2]閆軍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10):70.
[3]李俊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評價體系探究[J].理論導刊,2014(9):88.
[6]駱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變”與“不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4):76.
[7]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9.
[8]李衛紅.認真總結經驗,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