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衛明
摘 要:管理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組織有力、得當的課堂管理工作不僅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有效進行,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積極向上,勤奮好學,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保證教學目標的進一步實現。在進行數學教學管理的工作實踐中,“過三關”,堅持三項有效管理的指導理念,“斬六將”,做好課堂教學的六項管理工作,效果顯著。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管理
教學活動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而課堂則是教學活動和管理工作水乳交融、高度統一的過程?!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的理念和數學學科本身知識的抽象、枯燥、難懂的特點,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管理,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目的的高效達到。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初中數學教學管理工作呢?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些許探索和實踐。
一、“過”三“關”
第一“關”:建立正確的管理觀念
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教師只有擁有正確的、有效的管理觀念,才能在數學課堂管理的過程中,朝著正確的方向,尋求和抉擇正確的管理策略。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師教尊嚴”的自我中心思想和“管理者、被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正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在進行課堂管理的過程中,遵循師生平等交流、互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策略,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第二“關”:發現“千里馬”的“伯樂”形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的五指都不一般長,更何況是一個班上的學生呢?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我們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正視這種差異,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有的學生學習不好,但是他畫畫好;有的學生五音不全,但是他運動方面很優秀;也有的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差,但是語文文采卻很好等等,就算這些長處他都沒有,那他是不是乖巧聽話,是不是心地善良,是不是勞動積極等等,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們欣賞和鼓勵的。正如一位詩人曾說的:“如果花不美,那就請欣賞它的葉子;若是葉不美,就請欣賞它的枝干;若是枝干不美,就請欣賞它的根基,若是根基也不能使你產生情感沖動,那么你總該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贊嘆!”我們教師要做一位能夠發現千里馬的伯樂,而不是有千里馬而不識的愚蠢的“牧馬人”。
第三“關”:培養良好的師德和職業素養
師德素養是指教師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教師無論是在生活中、情感上,還是在進行課堂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都必然會遇見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困難和坎坷。但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有責任、有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必須具備敬業的精神,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把課外的不愉快帶進教室,不然,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一定會受到影響。
二、“斬”六“將”
教學課堂管理并不是簡單的管理課堂紀律,而是還包括對課堂教學秩序課堂教學時間、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教學節奏、課外作業設計和課堂突發狀況這六方面的管理。
第一“將”:對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
課堂教學活動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課堂秩序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初中開學時,教師就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此為依據,制定適合班級管理的策略和管理方法,制定成班級規章制度。一方面對于一些違規亂紀的行為起到預防的作用,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另一方面規范學生在課堂上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需要注意的是,班規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特點,最好是能夠通過征求學生意見,或是通過學生共同討論得出。這樣學生對于自己制定出來的規矩,執行起來較為容易,可保證班規的切實可行,不致名存實亡。
第二“將”:對課堂教學時間的管理
一堂課,四十五分鐘,學生在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中,心理的狀態是呈現四個階段,不同變化的。一般的來說,開課的前五分鐘是第一個階段,是學生從課下嬉戲向課本學習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渙散、游離,需要教師對注意力進行初步的吸引。此時,筆者一般都會安排復習、提問一些舊知識,或是創設趣味情境,吸引學生注意,調整心態,大腦進入學習模式,為之后的教學做好鋪墊。之后的大概二十多分鐘的時間是第二個階段,這時是課堂教學的黃金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心態和思維都處在最佳的狀態。此時,筆者就會抓緊時間、講解,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這一階段的教學絕不拖拖拉拉,一定要干凈利索、有重點地完成教學任務,絕不講一些可有可無的內容,喧賓奪主。接下來的十分鐘左右是第三個階段,是學生經歷思想緊繃,注意力集中之后的疲憊階段,此時,筆者一般會變換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并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學以致用,鞏固新知。最后下課前的五分鐘是第四個階段,學生這時對下課的渴望變得強烈,也正是這種強烈的期望,使他們的注意力變得相對集中和強化,此時,筆者會充分地利用,可作整節課的歸納和總結,畫龍點睛,也可給學生設置懸念,促使他們自主學習。總之,要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好一節課的每一個時間段,保證給學生留下一個印象深刻、意味深長的四十五分鐘。
第三“將”:對課堂教學氛圍的管理
數學學科本身抽象難懂的特點,也就決定了數學課堂的枯燥、單調和煩悶。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平鋪直敘,那么不僅教師講得毫無激情,學生也會覺得枯燥無味。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非常注重對課堂教學氛圍的管理。一方面要打破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地創設輕松、愉快、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另一方面要摒棄單向教學,尋求和建立一種雙向的、有效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但是師生的互動模式并不是單純地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而是追求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第四“將”:對課堂教學節奏的管理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的深淺、難度系數,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情況來合理地調節課堂教學行進的節奏。簡單的,學生都很容易明白的,加快腳步,一筆帶過;較難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的,放慢腳步,著重講解,不同的教學內容擁有不同的教學節奏,時而快馬加鞭,時而閑庭信步,使學生的思維也跟著教學節奏有張有弛,快慢結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第五“將”:對課外作業設計的管理
課下作業不但是對學生學習和掌握情況的驗收,而且還是學生學以致用、鞏固提高的過程。它是我們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就當前的作業情況來說,依然存在“求量不求質”的情況,作業設計沒有層次,形式單一,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課業負擔重,一味地機械勞作,失去了原有的學習興趣。因此,加強課下作業設計的管理,解決好作業設計,不但能將枯燥的作業變成趣味的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六“將”:對課堂突發狀況的管理
課堂上,學生是活的,課堂的教學活動也是呈現動態生成的。教師即使作再充足、再完善的課堂預設,也無法完全預設到學生的反應和表現,課堂的突發狀況無法避免,這時,就需要依靠教師多年教學的經驗和教學機智,對課堂上突然臨時發生的問題做出科學、有效的反應和判斷,保證課堂活動不受其影響,實現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吳成榮.淺談初中數學課堂的管理與教育優化[J].中國校外教育,2008(8).
[2]黃秀蘭.試論課堂心理氣氛與教學效果[J].應用心理學,1986(2).
(作者單位 浙江省天臺縣洪疇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