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華
摘 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闡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可行性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任務不在教師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我國古代教育專著《學記》中指出:“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這已清楚地闡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重要性。筆者從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也領悟到了這種教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一、鉆研教材,啟發樂學
要使學生愉快地按照教師布置的教學目標去學習,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因為小學語文教材既是老師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能力的重要來源。只有教材鉆研得深,教課時才能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和樂學,只有教材鉆研得深,上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操作自如,取得圓滿效果。如,教寓言故事《亡羊補牢》時,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不用“丟羊補圈”,而偏偏用上“亡”“牢”這些不吉利的字眼?這個問題我感到很意外,但提得也很有價值,因為小學生初學成語,對成語的結構、特點,以及來歷等方面不清楚。我借題發揮,首先講了“亡羊補牢”這個成語典故(《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以及課本中的寓言故事及寓意,其次講了成語的概念、特點、一詞多義等,學生聽了,深知學習成語不同一般詞組,它不能任意更換字詞。這為以后學習成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明確目標,激發自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上僅有40分鐘。如何在這短短的教學時間里去完成教學任務,即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我認為不應當著眼于學生發展的結果,而應當著眼學生發展的過程,用過程替代結果。可以這樣說,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智力活動的過程,才能獲得好的結果。那么,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智力活動呢?明確目標,精心指導,教給良好的學習方法是關鍵。只有這樣教學,才能順利地將教學任務轉化為有一定思維負荷量的問題去閱讀、思考、質疑、討論、練習和操作。如,《李時珍》這篇課文,其中重點內容就可以用這樣的問題來組織學習:(1)李時珍為什么要重新寫藥書?(2)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做了哪些準備工作?(3)《本草綱目》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有何重大影響?通過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地閱讀課文,有的查字典,有的同桌相互討論,有的動筆寫起來……自始至終都在進行緊張的智力活動,當我檢查學習情況時,學生都爭先恐后的舉手搶答,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三、教會觀察,促進寫作
“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世界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銘,它告訴我們,憑借視覺獲取知識的人類,學會觀察是多么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教育他們要有小主人翁意識。首先,通過觀察學會思考。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如,在教學《荷花》時,我把學生帶到預先選擇好的實習地荷花池旁,帶上小黑板,寫上幾個思考題:(1)荷花池是什么樣子的?(2)池中的荷花是什么樣兒?(3)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4)觀察時的感想如何?學生根據這些有序的問題去觀察,不僅增強了思考能力,而且提高了表達能力。其次,通過觀察,培養寫作能力。如,寫一次參觀活動。要求從不同的觀察點去觀察“活動”,層次要清楚,重點要突出。我帶領全班學生,參觀了學校的“課外活動”,觀察結束后,同學們回到教室,相互交流心得,有的激動不已,揮筆而作,其中一個學生就這樣寫:校園真美麗,課外活動更引人。進入校園,一個圓形的花壇映入了我的眼簾,它的中間是一座雕塑,那雕塑雕的是兩只仙鶴乘著彩云,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著。校園內花兒競相開放,同學們在操場上盡情地嬉戲做游戲,有的高年級同學在乒乓球桌上緊張地打乒乓球,有的女同學在歡樂地跳繩,還有的同學在教室里唱歌、繪畫……
(作者單位 河南省永城市第一小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