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祥
摘 要:生物實驗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實踐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陣地,但同時也是高中生物新課程實施的難點,生物實驗教學質量不高一直困擾著生物教師。以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探討了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以“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為基本理念,建議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實驗活動,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低效現狀,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研究,進行積極的教學反思,以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
一、生物實驗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1.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學生的學習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不僅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把生物學基本理論與現實生活、生產實際有機結合,具有直觀具體、形象生動的特點。
2.生物實驗有效教學的價值
有效的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地深刻了解生物知識、事實、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同時更加扎實地掌握生物學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比如觀察、實驗、調查等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創造能力等。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真實地記錄實驗結果、運用文字表達實驗結果,可以體驗到主動發現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
二、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和原因
1.高中生物實驗課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
(1)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體現
新課程改革已在中學實施多年,教師為追尋高效課堂也采取了許多對策,但在生物實驗課上,課堂效率仍然比較低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過強,學生仍處于被動地位。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基本上都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很少有學生能夠根據目的要求和實驗原理,適當改進實驗。在實驗課上,教師事先會安排好實驗材料和實驗用具,上課時以教師傳授為主,由教師講解實驗原理和注意事項,實驗時間和實驗步驟的實施是按教師指令進行的,學生所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有能脫離對教師的依賴。這種教學方式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十分不利于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意識、求實、求真品格和科學精神。
(2)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上,學生的探究能力未能得到培養
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但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非常被動,欠缺主動學習的品質,也缺乏發現與探究問題意識。實驗形式多以演示實驗居多,實驗類型單一,實驗過程缺乏創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十分注重實驗結果的實現,強調的是培養學生生物實驗基本操作能力,停留在驗證理論知識、應付考試階段,對于實驗過程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驗課中,教師講得太多、太細,學生的實際動手時間太少。而且在實驗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往往不被重視,也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忽略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結果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2.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原因
俄國教育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要求教師要具備優秀的綜合素養,比如先進合理的教育理念,扎實的專業基礎,優秀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等等。然而很多生物教師依然延續傳統的教育理念,未能領會和實踐新課程提出的理念,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重知識輕實驗,只關注提高學生的成績,忽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一些生物教師專業知識薄弱,而新教材中的實驗有很多都是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微生物的培養技術、蛋白質純化技術等等,這些教師沒有根據形勢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盲從于教材,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難以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
另外,目前高中的升學壓力依然很大,學校領導對于生物實驗教學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般高中都具有實驗教學必備的硬件條件,但是一些學校缺乏專職實驗員輔助,導致生物教師工作量太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準備生物實驗。再加上學校對生物實驗的經費投入有限,實驗場所有限,班級多,班額大,而且生物實驗室設施和實驗材料等條件難以滿足,有些落后于現行的教材對實驗設備的要求,而儀器設備老化損壞會直接影響實驗效果,實驗課難以妥善安排,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低下。
三、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在生物實驗課中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些基礎薄弱或者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卻往往只在旁邊看或做無關的事情,而一些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包攬了所有的事情。這樣顯然不利于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發展”的思想。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實驗課的主動性。在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利用小組教學分配給每個學生相應的實驗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過程中,而不是當旁觀者。比如讓有的學生負責準備好實驗材料、儀器、試劑,有的學生負責實驗的具體操作,有的學生則負責認真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及數據,在實驗后進行總結。每個實驗中要明確各個成員的責任,輪流擔任各種不同的角色。教師可以對個別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化解,倡導學生、小組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實驗能動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2.營造平等互動的課堂氛圍
好的課堂氛圍能促進生物實驗課有效教學的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專業水平的體現。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變革的推動者和實施者,對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有直接的影響。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平等的氛圍,建立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信心,培養學生熱愛實驗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生自主地探究實驗的興趣和動機。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進行分析和討論,明確實驗原理,比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這一實驗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選擇做本實驗的生物材料最好具有哪些特點?是不是能發生質壁分離的細胞都適合本實驗?做質壁分離實驗是不是溶液濃度越高越好?通過課前討論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營造民主、積極的氛圍。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無論學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或者做出什么樣的結果,都不要直接否定,而要給予鼓勵和關注。并且在實驗完畢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對實驗過程中的反常現象和數據主動大膽地談談自己的想法。
3.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學習中心論”是現當代有效教學的核心理念,主張建立“教”“學”并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現代教學的基本關系。教師要在有限的實驗教學時間內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目的就是要求教學要注意聯系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比如,在探討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滌等方面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如何將油漬、汗漬、血漬的衣物洗凈的辦法,然后再進行實驗,讓學生嘗試應用脂肪酶、蛋白酶對污漬進行洗滌,通過動手操作來探討洗滌效果。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生物技術的應用和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生物原理,讓學生通過實驗預習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來豐富相應的知識,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了解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用途和操作原理,鍛煉學生動手實驗的意識和技能。比如,在研究培養基對微生物的選擇作用時,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并分離土壤中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觀察該微生物能否分解其他物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探討這類微生物的應用價值。
新課程高度重視對實驗的改革,倡導有效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這對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和學生實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實驗課的重視,根據《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要求,采取多種措施來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在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業成績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促進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許桂芬.新課程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模式探析[J].生命世界,2010(01):107-109.
[2]李盛豐,唐清華,崔鴻.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有效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0(06):36-37.
[3]薛慶燎.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點滴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4):230.
[4]黃智強.生物有效教學應要重視實驗教學[J].才智,2011(33):163-164.
[5]甄宗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設計與實踐[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02):61-62.
(作者單位 廣東省增城市仙村中學)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