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忱,毛夢璨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到來,使地球成為了一個“村落”,互聯網以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迅速走進千家萬戶。但與此同時,網絡上也發生了許多的“暴力行為”,如人肉搜索、謠言傳播等,給現實社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文章結合網絡暴力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對如何應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分析,以推進構建和諧干凈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網絡暴力;網絡暴民;網絡公民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4-0032-03
網絡暴力是伴隨著網絡這一新興媒體的產生而出現的,是一種在網絡上實施的“暴力行為”,它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暴力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大,并且對現實社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如何還網絡一個干凈的環境空間,減少網絡暴力的發生,已經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一、網絡暴力的含義及產生的原因
(一)網絡暴力的含義、特點
網絡暴力是在新媒體時代下產生的一個新的詞語,顧名思義,這不是一個褒義詞,具體來講,“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其表現形式有: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1]。
2006年著名的“虐貓女”事件、2010年的“山西地震謠言”事件、2012年的“甄子丹趙文卓罵戰”事件……越來越多的網民在遇到具有爭議性的事件時缺乏理性思考,他們用侮辱性的語言進行謾罵,用極具有破壞性和傷害性的暴力手段對他人進行攻擊,對被攻擊者造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傷害。
(二)網絡暴力產生的原因
網絡暴力產生的原因很多,在這里筆者將此分為宏觀原因和微觀原因。
1.網絡暴力產生的宏觀原因。(1)社會環境轉型。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幾乎沒有發表自己言論的機會,話語權緊緊掌握在傳統媒體中。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環境轉型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權利,人們急需釋放自己被壓抑已久的話語權,許多思想、觀念噴薄而出,因此在遇到爭議性的事件時,許多人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想著“一吐為快”,而未考慮這些行為的后果。(2)網絡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優勢。網絡是新興媒體,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如互動性、共時性等,而互動性是它相較于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人們能自由的網上發表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并且相互交流,這樣的互動性平臺使得人們發泄自己的話語權有了技術的支持。(3)人們的公共意識不斷提升。古時候,有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說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偌大的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公共意識不斷提升,人們有能力對各種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人人都可以參與到社會事務中來。
2.網絡暴力產生的微觀原因。(1)極化現象。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社區,當人們聚集在這個社區時,會感受到自己處于“圈子”里,“許多時候,一群人最終考慮和做的事情是群體的成員在單獨的情況下本來絕不會考慮和做的。[2]”正是由于網民們同處于一個網絡空間中,大家自由交流,當遇到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時,他們就有可能走極端,群體之間的感染、暗示使得他們做出了“暴民般”的極端行為。(2)匿名性。由于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環境,許多在現實社會中不能說、不敢說的事情到了這里都可以暢所欲言,人們的身份是隱匿的,大家都坐在自己的家里,對著電腦,“安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環境使得許多人放任了自己的言行。
二、網絡暴力所帶來的影響
網絡暴力的行為雖然是在網絡環境中進行的,但是這樣的行為往往會對現實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影響和破壞。
(一)對當事人的影響
網絡暴力的一個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對當事人的影響,2006年的“虐貓事件”、2007年的“最毒后媽”事件,網友們圍繞這些事情展開了人肉搜索,將其當事人的信息和隱私公布在網絡上,對當事人和他們的家人的現實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當年“虐貓女”被人肉出后,不僅丟失了工作,精神也受到了巨大打擊。
(二)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著名新聞學者李普曼認為,“所謂擬態環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境,它并不是現實環境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和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3]”在傳統媒體時期,我們所接觸的世界通常是由傳統媒體所提供的。而在新媒體時代,由于網絡的互動性、便捷性等特點,網民既是受眾,也是傳播者。因此,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開始受到網民的影響,網民們的暴力行為會對人們認識世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新媒體時代,許多人開始成為“公民記者”,但他們并非專業記者,不會深究事件內在的原因,如2010年“我爸是李剛”事件,天涯等網站陸續出現了關于河北大學車禍的帖子,肇事者一句“我爸是李剛”更是引爆了網絡,網民針對這一句話衍生出了對“官二代”這一群體的批判,但是據當地人講,當時的實際情況是河北大學保衛處處長對當事人李啟銘有些印象,問李啟銘是不是李剛的兒子,李啟銘回答:“是,我爸是李剛”。事情真相如何,我們不能還原當時的情景,但確實給我們造成了官二代飛揚跋扈、草菅人命的印象。
(三)對政府輿論導向的影響
網民們在網絡上對社會事件進行討論,大多數人不明真相,人云亦云,把關人的角色在網絡媒介中弱化,當遇到爭議性事件時,網民們傾向于相信同自己處于同一階層人們的意見,使自己成為大眾中的一員,正因為這樣的狀況,也由于網民們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冷靜的分析,他們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會對政府的輿論引導造成危害,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以上三個方面均闡述的網絡暴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凡事均有兩面性,網絡暴力雖然會給現實社會帶來危害,但其仍產生了一些客觀性的影響,比如面對爭議性事件時,網絡上討論紛紛,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事件的影響力,吸引了了更多人的關注。
三、構建和諧的網絡環境:由網絡暴民到網絡公民
網絡暴力是網絡中不文明的行為,這不利于構建和諧、干凈的網絡環境空間,如何讓暴力行為中的網絡暴民變為網絡公民,值得深思,筆者在此總結了幾點建議。
(一)網民—提升自我和他人的素質
網民作為網絡的使用者,應當提升自己辨別問題的能力,遇到值得關注的事件時,要以一種理智清醒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使網絡更加的有規范和秩序。如2009年出現的人肉搜索公約,就是由網友自發組織制訂的人肉搜索的相關約束與規則,目的是稱將規范網絡道德意識。此公約發出后得到不少網民的支持。人肉搜索公約的出現體現出一部分網民們開始對網絡暴力進行反思。并且網民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也要以“平等”的身份對其他網友進行引導,相互幫助與提高。
(二)政府—構建公共領域
1.出臺相應的、詳盡的法律法規。政府作為國家機關,同樣對構建和諧的網絡環境有著責任。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哈貝馬斯提出了“公共領域”的概念。“公共領域是在國家這個公共權威的領域與市民社會這個私人領域之間的一個批判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民眾有能力對各種公共問題和國家政策進行批判性的思考。[4]”在新媒體時代,網絡無疑是最便捷的公共領域,人們在此可以自由的交流各種社會問題。因此,政府應當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和引導,出臺完善詳盡的法律措施來規范網絡中的行為,使網絡真正發揮公共領域的作用。目前,我國仍然沒有一部真正詳盡、健全的關于網絡暴力的法律法規,只是零散的出臺過一些關于網絡安全、網絡色情犯罪的條例,這是遠遠不夠的。
2.通過政務微博與網民進行交流互動。(1)建立關于使用政務微博的相關規章制度。政務微博是近年來新興起的熱潮,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同時許多虛假的信息也蜂擁而出。如2010年的“山西地震”謠言事件,由于虛假信息的發布,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恐慌,造成了社會的不安。在此背景下,政務微博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行政機關申請了微博,在驗證了真實身份后,通過微博發布有關部門信息,各部門應當建立起統一的政務微博,通過日常信息的發布和交流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避免網民受到虛假信息的蠱惑。并且有關部門需要出臺相關政策規定政務微博的使用,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微博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南京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的意見》、新疆頒布了《自治區政府系統政務微博應用管理規定》,更多地方應當積極借鑒,出臺與政務微博相關的規定條例,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這一新興媒體。(2)微訪談加強與網民之間的互動。目前有許多地方都申請了政務微博,但不足之處在于大多數都流于形式,偶爾發布一些消息,也不回復網民的評論,沒有真正體現其互動性。而微訪談則能彌補這一缺陷,政務微博應當定期舉行微訪談活動,請政府官員或者專家學者做嘉賓,回答網友的一些提問,既能夠讓網友問關心的問題,又能夠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2013年10月10日,佛山市委書記李貽偉在該市官方微博“佛山發布”進行“微訪談”,原計劃1個半小時的交流,因為網友的熱情提問延長至3個小時,真正的體現了網絡的互動性。通過政務微博進行微訪談與網民交流,能無形之中引導網民朝著理性、客觀的態度邁進。但在目前微訪談還沒有被政務微博大力使用,各地的政府應當大力推廣而行之。
(三)門戶網站—商業浪潮下做好把關職能
網絡雖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人都可以傳播信息,但這不意味著網絡就是一個不可控制的空間。現在大多數網站受到商業利益的誘惑,喪失了自己應盡的責任,有的網站甚至希望多一些網絡暴力行為提高網站的知名度,以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如何讓網站在商業化的浪潮下為凈化網絡空間出一份力,筆者在這里提幾點建議。
1.把關人——履行好把關職能。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最早提出了“把關人”的概念,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者把關人的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渠道。在新媒體時代下,作為網絡把關人的有網絡編輯和論壇版主等。(1)網絡編輯借助編輯語言進行引導。為了不引起網民的反感,網絡編輯可以采用隱形導向,如巧妙的用一些推薦話題,和其他的把關人——網絡論壇版主、聊天室主持人等等溝通,借助一定的編輯語言,如排版的空間、發稿的時間等等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2)論壇版主作為意見領袖進行引導。論壇版主作為網民中意見領袖,應當通過自己特有的引導能力來加強對網民的正確引導。如“天價煙局長周久耕”事件中,“天價煙”一帖登上“天涯社區”網站頭條,從此它成為全國性新聞話題,此后又曝出許多關于該官員奢侈的消息,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周久耕最終被免職。此外,版主還可以對網民的言論加以監督,在發現有帶有侮辱性的暴力式言論時及時與網民溝通,以免其“誤入歧途”。(3)兩者之間加強合作交流共同進行引導。網絡編輯作為網絡中最大的把關人,而論壇版主則作為網民中的意見領袖,兩者應當加強合作交流,在遇到爭議性事件時,論壇版主應當密切關注網民們的情況,從最原始的網民言論中了解其思想,及時與網絡編輯溝通,讓網絡編輯了解更多的、更真實的、更基層的網民言論,對網民的思想動態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再進行進一步的監督和引導。
2.與政府合作進行輿論監督。網站應當加強與政府之間的合作,才能更好的進行輿論監督和引導,新浪網與人民網輿論監測辦公室研究每三個月發布一次最近的網絡謠言事件,在滿足了公民的知情權后,對這些事件進行反思,從中獲取經驗。2013年9月5日上午,由人民網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主辦的“CETTIC網絡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啟動”新聞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標志著雙方攜手推出的“網絡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項目正式啟動,網絡輿情分析師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正式在公眾面前亮相。它從事互聯網信息監測、網絡危機處置等工作,為各級黨政機構、事業單位以及個人提供互聯網信息監測、分析和咨詢服務。網站應當重視這個新興的職業,加強與政府之間的合作,為網民提供更加健康、干凈的網絡環境。
3.開展網絡互動會議履行輿論導向的職能。為了減少網絡暴力的出現,在社會上發生值得關注的事情時,門戶網站可以進行由網絡主持人主持的網絡互動會議,既可以給網民們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又有主持人在其中引導。在進行互動會議時,還可以邀請一些實事方面的專家來解惑,使大家在暢所欲言的同時又可以獲得對事件的深入了解,在每一次討論結束后,網絡工作人員可以將討論的內容精心整理,將一些有價值的話語放到網頁上。這一點可以借鑒網絡電視批評的《電視批判》這一論壇的組織形式。戶外資料網就曾針對2010年發生的由于徒步旅行出現的“夏特案”進行過討論,主持人介紹案情,網友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足之處就是沒有相關的專家進行專業的解答,但主持人在其中的引導也使討論始終圍繞著理性和思考。知名網站天涯中也有天涯雜談、情感天地等多個討論版塊,在遇到很多爭議性事件時,網友們就在此進行討論,如天涯雜談中的CY事件討論轉帖,達到361頁之多,但是在此討論中,沒有一個正式的網絡主持人,也沒有邀請專家對事件進行解析,只是網友們泛泛而談。因此,網站應當改進自身論壇的討論方式,如在遇到爭議性事件時設置議題,設網絡主持人和專家,事先預告,定期討論,并重視后期整理和總計而工作,使之更具有秩序,也更能使網民暢所欲言、理性思考。
四、結 語
綜上所述,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中,針對某一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而引發的一系列破壞性的活動,往往會對現實社會的正常秩序造成影響。這種現象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網民的心理也是分不開的,為了減少、避免這種網絡暴力,網民、政府、網站應當共同努力,為構建和諧的網絡社會出一份力,這樣才能使網絡這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新興媒體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 (美)凱斯R桑斯坦.極端的人群[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 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