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浚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一切產業的首要目標,在產業發展當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領導作用。而林業經濟發展作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在近些年來也得到了更為迅速的發展。但是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對于林業的開發和開展工作過于迅速,造成了許多的資源匱乏問題以及環境破壞現象,這就需要進行應對和改進。本文就將針對當前我國面臨的林業經濟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思考,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這些問題進行完善和改進。
【關鍵詞】林業經濟 問題 應對 策略
一、引言
林業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擔任著非常重要的比重。除了其自身的經濟效益之外,林業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和公益性。客觀的看待林業經濟發展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有利于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
二、林業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我國新興支柱性產業的發展
林業經濟作為近些年來我國新興的支柱性產業,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更加需要不斷的完善,這樣才有利于其領域的蓬勃發展。因此要對林業經濟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相關的政府和部門也應該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二)有利于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
林業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在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作為新鮮的血液融入到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當中,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來源。因此加大對于林業經濟的發展力度,可以更好的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帶來更多的收入。
(三)有利于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相互呼應
近些年來我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際上可以在林業經濟發展當中得到印證。林業經濟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牢牢地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一些工作的出發點,作為發展經濟的首要依據,只有這樣才可以保障自然資源的持續再生,確保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當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森林資源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當前我國的森林資源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既有數量的減少,也有質量的降低??傮w來說就是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在全球資源都不斷減少的同時,我國的亂砍濫伐現象尤為嚴重,加上樹種數量和品種的減少,生產周期的延長以及樹種存活率的降低,使得我國的森林資源出現了嚴重匱乏的現象。我國的人均森林占有面積急劇減少,即便擁有一些人工樹種的出現,但是還由于技術的不成熟或者是樹種自身的原因,導致產量不斷下降,森林資源面臨嚴峻的考驗。
(二)林業企業缺乏自我改造和自我創新的能力
我國大大小小的林區有著較多的林業企業,但是就在這眾多的大大小小的企業當中,很多都缺乏自我改造和自我創新的能力。這主要就體現在企業在進行生產和開發的過程當中缺乏體制的變革,使得林業生產缺乏科學的引導。同時也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嚴格的規定和改革。
大多數的林業企業都存在著規模較小,生產不夠集中以及出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模式。企業缺乏創新精神,對于一些新的技術和生產方式缺乏引進精神,這就造成企業的發展和林業經濟的發展不能實現集約化和科學化。
(三)林業體制改革緩慢且不完善
我國對于林業經濟發展的體制改革相對步伐比較緩慢,并且還不夠完善。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林業經濟發展迅速,且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很多方面都不夠成熟,需要制度的引導和體制的監制。而我國林業體制對于一些重要的現象缺乏明確規定,這就會造成企業政企不分、權責不一,或者是沒有給予企業足夠的自主經營權,造成林業企業自身的發展得到抑制。
(四)對于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相對薄弱
雖然在近些年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呈現出較快的態勢,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林業經濟才開始發展,普遍存在著起步晚,發展緩慢,基礎薄弱等現象。尤其是我國的林業生產在技術和設備上都與許多發達國家有著極大的差距,抑制了林業經濟的蓬勃發展。
三、應對林業經濟問題的對策
(一)增加天然林的面積和比重
林業發展提供資源上的保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天然林的比重。除了基礎性的對原有森林進行保護之外,還應該加大對于天然林種植的比重。選擇合適的樹木品種,擴大天然林的種植面積,是提升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另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
1.嚴厲打擊毀林開荒或者亂砍濫伐的現象。一方面要求群眾自身參與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隊伍當中,另一方面相關的執法部門應該加大對于這類現象的打擊,確保森林資源不被毀壞。
2.加強對于森林的防火工作,對于火災隱患要及時的清除,同時對于滅火措施和設備也應該準備完善,建立森林防火體系,形成森林火災預防系統,加大對于森林防火的宣傳。
3.加強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避免病蟲害對森林造成威脅和毀壞。
(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林業經濟
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之所以緩慢且缺乏創新,主要就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在其中的應用較少,對其的科學投入力度較小,造成設備和技術的落后。這就要求林業企業要充分的利用科學技術,依靠高科技發展,對林業發展給予技術的指導和設備的完善。充分的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利用外國先進的發展經驗和本國優秀的技術設備對林業經濟發展帶來重要的幫助和意義。
(三)完善樹木的種植結構
我國森林資源本身就比較匱乏,加上各種對樹木的毀壞,必然會造成樹木種植結構的不夠完善。因此應該增加樹種的品種,充分的依據天氣環境、自然環境和土壤環境對適宜的樹木進行種植。例如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減少生產周期,提升生產效率,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切實提供基礎性的保障。
(四)時刻以可持續發展作為林業經濟發展的核心
我國不斷的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無論是哪一行業的發展都不能夠以犧牲自然條件為代價。而我國許多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惜犧牲自然環境,只顧經濟利益,全然不顧社會效益。這樣的發展必然不可能長遠,因為自然資源畢竟有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自然資源枯竭的那天企業的發展必然會終止。只有時刻以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林業經濟的核心要求和目標,才可以獲得更為長足的發展。同時當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應該實行環境優先原則,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標。
四、結語
我國林業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要想更好的獲得發展就必須不斷的進行創新,并且實行環境保護的原則,只有自然資源和經濟利益相互促進,才能夠得到更為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家文.林業經濟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
[2]陳新云,陳建成,甄芳潔.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內涵與分類[J].林業經濟問題,2004(03).
[3]劉偉平,馮亮明,戴永務.10年來中國林業經濟研究進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J].林業經濟問題,2008(01).
[4]馮達,鄭云玉,溫亞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