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南
摘 要:德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現結合高中班主任工作實際,對德育工作進行了有效性探索。
關鍵詞:德育觀念;師生情感;社會責任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真正好的教育,是受教育者沒有感受到在被教育。”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挖掘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素材,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實施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為此,筆者進行了一些有效性的探索與嘗試。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德育觀
轉變傳統的德育觀念是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育不僅僅是發現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甚至瞪大眼睛去尋找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然后批評、教訓、規范;而應該是研究他為什么會這樣,想方設法示范、引導、鼓勵,幫助學生成長。因此,班主任要真正站在學生角度和時代高度看待德育問題的開展,深刻認識到德育工作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樹立全新的德育觀念,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人格素養,廣泛涉獵心理學、醫學等方面的書籍,從更深的層面上了解和把握學生心理,從而在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如:針對學生逆反心理,我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巧達教育目的;青春早戀問題,我開展《花開應有時》主題班會,引導男女學生正常交往,教育學生“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請學會等待吧”。
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
班主任這一角色,實際上是介于管理者和教師之間的,由于中學生的心智發育已經接近成年人,如果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一直高高在上,那么很難走進學生心理,甚至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只有當學生感覺不到老師在教育他時,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老師尊重學生,聽學生的話,學生就會尊重老師,聽老師的話。
三、經常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德育必須依靠學生身心體驗后產生感悟,感悟之后的自覺行動來達成。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實踐活動必不可少,不但可以彌補語言說教的空洞,而且可以融入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懷,并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促使學生思想發生巨大的轉變。
總之,作為班主任,要善于根據外界不斷變化的環境,以及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德育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要勇于嘗試、敢于探索,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最佳教育途徑。
(作者單位 福建省安溪沼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