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亮 張爍 魏哲哲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近年來,加工制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一線新增從業人員,職業院校畢業生占七成以上。目前,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職業教育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重任和挑戰,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愈發凸顯。
一、職業院校學生在就業市場上“逆襲”,就業率超過本科生、研究生
就業率連續兩年超過99%,專業對口率超過85%!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的這組數字引人注目。奧秘在哪里?校企合作、基地實訓、“訂單式”培養……最重要的,是在當下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勞動力市場上,職業院校占據“技術技能人才”的優勢。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我國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并保持較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高于90%。其中,中職畢業生兼具“本地就業”“第三產業就業”“絕大多數在城鎮就業”等特點,每年約有500萬農村學生通過接受職業教育實現了到城鎮就業;高職畢業生發展后勁足、就業對口率逐年提升。超過本科生、研究生的高就業率,讓職業院校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實現了“逆襲”。
職業教育,還助推了城鎮化進程,支持了新農村建設。“十一五”以來,職業院校年均培訓進城農民工2000多萬人,累計有4000多萬農村新生勞動力在接受職業教育后進入城鎮工作,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帶技能轉移;職業院校為現代農業累計培養輸送了近500萬畢業生,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打造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生力軍。
職業教育,更擴大了教育機會,促進了教育公平。目前,中職免學費政策已覆蓋全部農村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9個省區市全部免除了學費;約20%的學生每年享受1500元國家助學金。最近3年,高職教育使近850萬家庭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
二、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之際,《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發布,標志著新時期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開啟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新起點。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為了解決中高職之間的“脫節”、斷層和重復,我國已建立起“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等6種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指導和支持35所地方高校成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并有計劃地引導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中職和高職專業目錄也在修訂,頒布了410個高職專業教學標準和首批95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了100個對接國際水平的專業標準。
產教融合,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駛上了快車道。如今,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共識,教育部聯合有關行業組建了59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基本覆蓋國民經濟行業所有門類,匯聚專家2600余人,其中行業企業一線的專家達600多人。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經形成了全國大賽為引領、地方和學校比賽為基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技能競賽體系。不僅如此,全國已建職教集團約700個,覆蓋100多個行業部門、近2萬家企業、700多個科研機構和70%以上的中職校、90%以上的高職校。
舉措給力,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才有力。近年來,中央財政投入500億元,實施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中職基礎能力建設項目、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支持建設了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100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1000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977所高職學校的1816個專業、4556個實訓基地,完成了國家級和省級專業教師培訓近27萬人次,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職業教育的培養層次進行了進一步界定,這不僅豐富了職業教育的層次,也使職業教育培養人的目標發生了變化。”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說,“以前我們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現在是技術技能人才,這樣一來,職業教育再不是傳統觀念中的‘斷頭教育‘次品教育。”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搭建人人成才“立交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一幅“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畫卷正在鋪展開來。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