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鮮娥
有喜歡才有愛,喜歡了才會用心做事。用心做,任何事情都會輕松完成、高效完成。學生經常順口說:我喜歡什么什么,我愛什么什么,而實際行動卻并未體現出來。從教以來,順應時代的號召,隨時調整自己的步伐。不論是生態課堂還是綠色課堂,千變萬化不離其宗——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喜歡上課,愛上課堂。所有的改革都為了讓學生主動學習,愛上學習,助飛學生成才。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我的體育課呢?
一、以語言為筆,賦予課堂的靈動性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體育課就是“玩”,而真正的體育課要在一定的規則下玩出點名堂才行。對于約束了兩節課的學生來說,有的完全把第三節的體育課當成了發泄、放縱的場所。由于課的特殊性,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玩”。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隨時針對課堂中的突發因素調整教學環節,改變評價語言,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喜歡練習、喜歡參與、喜歡嘗試。在“希望風帆”教學中,動作雖然難度不大,但方向變化較多,一會左,一會右。我在教學生學習較難的踢腿運動時,把節拍換成左手、右手、兩只手、上、兩只手、打開、右腳、回。學生在跟隨我模仿一次后,根據我的口令提示,很快全班同學都能正確模仿完成。體轉運動,學生對左右轉體方向比較模糊。我用左手出、擊左手、左手叉腰、左腳回,左腳出、兩手擺、左后轉體、左腳回,代替節拍口令。學生在口令提示下,輕松掌握左右變化較多的幾節廣播操。語言的激勵再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學得認真、輕松,收效很好。
二、以組織形式為保鮮劑,保持課堂的新鮮
一年級學生要進行踢毽子的達標測試。為了激發學生練習熱情,我循序漸進。先滿足學生好奇、新鮮心理,讓學生自己先進行自主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后,由于難度較大,學生開始疲于練習,拿著毽子玩耍起來。為了讓學生喜歡踢,我和他們一起練習,學生個個興奮不已、躍躍欲試,想和老師比高低,練習的激情再次高漲起來。練習片刻后,在學生還沒出現疲倦狀態,我及時改變教法:一個人點數,一個人踢。人人有事做,還起到練習與休息調整的目的。而對表現好的同學和有進步的同學,全班點名表揚。就這樣,讓學生可望而不可即的踢毽子活動在一個個活動方式中變得輕松、愉快。學生對我的嚴厲領教之余對我又充滿期待,用他們的話說:“鐘老師會變很多花樣,等著和我們玩呢!”低年級學生興趣廣泛、模仿能力強、活潑好動,但有意注意持續較短。作為在開放操場上活動的學生,老師要時刻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來不及想其他課之外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方式要多變。從準備活動開始,運用情景方式、故事導入、語言導入、想象情景等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讓學生的注意力和視線隨著教學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眼前一亮的感覺。讓學生的喜歡時刻保持新鮮感,不“變質”,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而然達到鍛煉身體、掌握技能的目的,為體育的終極目標——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以賽激趣,快樂課堂
針對學生好勝心強、榮譽感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比賽的方法,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某項身體練習,練習一定時間后會產生厭學情緒,這是其生理特點決定的。小學生易興奮,但也容易疲勞,接受新的刺激又會興奮。據此,在教學中采用比賽的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的情緒,提高興奮性,達到某一身體練習的目的。根據學校的現實狀況,全班進行一圈250米接力賽。為了讓學生能更加團結,不歧視個別弱勢學生,班級分成男生組、女生組。在比賽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按先后順序跑,每人都要用盡全力進行沖刺,才不會使本組落后太多。隨著口令的發出,尖叫聲、吶喊聲、加油聲不絕于耳。一開始,男生派出強將,將女生甩掉一半。慢慢地,男生比女生快半圈、一圈、一人、一人半。看著女生失落的表情,我跑到她們隊伍中說:“男生先派出跑得快的人出戰,你們只要緊緊跟著,減少差距,后面你們強手上來,就會超過男生中跑得慢的人。”有的女生又恢復了熱情,有的暗暗握著拳使勁。男生“高手”出場結束,幾個“胖子”上場,而女生的戰術剛好相反,“高手”上場。有趣的一幕發生了,女生超過男生半圈、一圈、一圈半。此刻,男生中壓軸的3個強將上前趕超一人,追成半圈差距。精彩馬上上演,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全然不知。男生們、女生們追著、喊著,那個女孩和男孩成了大家的焦點,好像奧運會比賽中中國健兒一樣光榮、自豪地奔跑著。
學生們在愉快的情緒中體驗了一次“長跑”。看著學生們享受的樣子,我想下次組別分得再細點,比賽再有趣些,中長跑也一樣能讓學生感到很精彩。
(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