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媛
摘 要: 本文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的“新”、“活”、“愛”等基本原則入手,以一名新教師的視野,對實際教育教學工作展開思考,并運用到實踐中,從而迅速完成身份轉換,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打造熱烈的課堂等。
關鍵詞: 陶行知 愛 活 新
作為我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陶行知,他的思想光環到了今天仍未褪色,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具有明顯的價值指向和時代特色,對當代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可貴的借鑒價值。以“愛”、“活”、“新”為基本原則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他意在改變傳統教育的陳舊、死板和冷漠風氣;他以“實踐”為導向,以“愛”為內核,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用愛與智慧引領學生前行。
這個秋天,是我從教生涯的第一年,作為一名新上任的班主任,在怎樣迅速完成身份轉換、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熱烈的教學互動課堂等問題上,我曾反復思量。七年級孩子具備特殊性:他們剛剛離開了充滿稚語與歡顏的童年,步入了一個“中小銜接”的關鍵時期,有了“中考”這一指路標,責任與壓力開始慢慢加重,同時生理和心理也在悄然發生改變,老師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不再是依賴手把手地“教”而轉向更自主地“學”;他們畢竟只是孩子,仍然未脫天真,尚需要有效引導。尤其是對于一名新教師而言,尚需不斷豐富不斷學習。當我見到這群可愛的花朵后,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謹記陶行知先生的“新、活、愛”的基本原則,在教行合一中,順利引領他們實現快樂學習、快樂過渡,實現共同成長。
然而,想象中的美好很快便被打碎,僅僅在開學第二天,學生就沒有完成我交代的打掃班級清潔區的任務而導致班級扣分,我的憤怒、委屈不言而喻: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自然希望兢兢業業,努力圓滿完成各項工作,為了迎接新學期,大到班級工作的規劃、班級文化的設計,小到書本的發放、桌椅的整理都力圖親力親為、事事爭先,卻在剛剛開始工作便遭到不順,這不管是對于班級形象的建立還是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的展現似乎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滿腔的怒火似乎像巖漿一樣就要噴薄而出。我急匆匆走進教室,準備大聲訓斥一場,可當看到學生還像小學那樣,雙手端正地疊放在桌面整齊地坐好,用那一雙雙清澈明亮的眼眸,帶著好奇、天真看著我時,我想到這些就是要在我手中成長起來的第一批花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師能夠從只重視知識與技能轉到同時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單純注重教學轉到注重學習方式的改變和優化上。剛剛離開小學校園的七年級新生,可能還沒意識到,老師不會再像之前,每一件事都會手把手地帶領他們,而是被賦予更強的自主性。比如掃地事件,在任務分發下去后他們便要學會自己分配、安排,在一次次的類似訓練中,能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用創造性的教育理念,實現對人的終極關懷,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按照這個理念,我做了三件事:
一、以“愛”包容,真誠道歉
走上講臺的我,看著這些學生,清了清嗓子,對他們真誠地說:“同學們,老師向你們道個歉!”看著他們疑惑的眼神,我再緩緩道出事情的原委:“今天下午有一次衛生檢查,老師沒有布置清楚你們的勞動任務,安排人員時也沒有落實到位,導致你們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結果我們的班級被扣了分數,這次是老師的失誤,向你們道歉,這次因為老師被扣了分數,是老師的不對!我相信后面咱們班一定會走在前列的!”學生似乎有點不敢相信地看著我,怎么這個老師會跟學生道歉?被扣了分數難道不生氣?我看到那幾個被要求打掃衛生的學生不好意思地紅了臉,他們真誠地站起來說:“老師,請原諒我們,是我們的不對,下次一定會打掃干凈的!”真誠的道歉和微笑是建立師生關系的橋梁,這樣他們心頭會開出互相理解的花。
二、以“活”思索,發揮想象,自己動手
為了讓學生迅速建立起對新班級、新集體的歸屬感,我開設一堂主題班會“七年一班是我家”,讓每個孩子參與到班級名稱、班級規定和班服的設計中,盡情發揮想象力,讓思維活躍起來。學生的參與感非常強,尤其是對于班服設計,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拿起畫筆加入對圖案的設計。對于這些,我做到真正放手將決策權交給他們,并引導他們在往后的班級事務中,都擁有自主意識,從“手把手”到開始“放權”,這是引領他們實現自我成長的第一步。對于一名中學生來講,就是要學會強化自我管理意識和決策能力。新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的最大區別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日常行為規范上,我認為都應如此,這是我作為一名新班主任的積極嘗試。
三、以“新”入手,打造別樣課堂
在初步引導孩子們規范行為之后,回歸到教學仍是不變的主旨。大學的那一年,也是一個秋天,老師曾帶著我們走到學校的后山,在滿山紅葉的圍繞中席地而坐,一起大聲讀海子的詩、一起動情討論,為我的求學生涯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想把這種快樂傳遞給學生,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第四課《安恩與奶牛》時,我來了一次“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走上講臺充當講解者,適時展開一場“我和動物朋友”的故事分享會,為安恩的故事排一場小話劇……種種舉措使學生開始揭開神秘的中學學習面紗,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順利做好“中小模式”的過渡,營造民主、輕松、創新、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和有機整合。
春華秋實伴成長,在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光輝的映襯下,我抱著堅定的信念,用真善美播種,希望在今后的每一天,都與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