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省
現實生活中,不少國企,尤其是某些大型電力公司、電廠、油田、石化公司、鐵路、煤礦等,在用人上基本上是非本企業職工子弟不用。推動國有企業用人機制真正的市場化改革,首先必須打破國有企業“世襲”的藩籬。
國有企業“世襲”制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呢?
其一,不利于社會公平。一些國有企業在用人上的“世襲”,實際上就是在踐踏法律的尊嚴,肆意剝奪了社會其他公民、尤其是農民子弟大學生的就業公平機會。我們可以想象,經濟并不富裕的農民子弟們,靠父母的含辛茹苦,甚至是助學貸款完成學業,本以為畢業后前程一派大好,誰料到畢業就是失業,其境況之不公讓他們如何感受到制度的優越性?
其二,不利于國企子弟的積極上進。某些國有企業對于內部職工子弟在就業上的包辦,使得這些子弟們成為了不思進取的“衙內”。“世襲”制只能使得國有企業的子弟們一代代淪落,素質每況愈下,依靠他們又如何來振興國企,發展經濟,實現好我們的中國夢?
其三,不利于國企的經營管理。由于是“世襲”制,國企內部的人事關系可以說是盤根錯節,七大姑、八大姨、大叔、大嬸一大堆,一個職工不努力工作,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管理。一旦要進行處理時,幫忙說情的不計其數,考慮到方方面面的關系,甚至是企業內部的穩定,最終往往是不了了之。長此以往,大家都會失去努力工作的積極性,人人都在吃國企、啃國企、拿國企,甚至是賣國企,這樣的國企經營管理除了茍延殘喘,一天天走向滅亡,還能有什么更好的結局?
其四,不利于國企的市場化改革。由于是“世襲”制,國企內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比如,某個派系的人把持著生產環節,而另外一些派系則把持著銷售、采購、財務、人事環節等。一旦國企經營出現大的問題,不能適應外部市場環境,需要進行市場化改革時,國企內部的各個利益集團會跳出來,代表各自的利益來對抗和阻撓真正的市場化改革。
目前看,推動國企用人機制市場化改革,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首先,理清家底,摸清底數。要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搞清楚國有企業內部職工的身份:有多少是內部職工子弟,內部職工子弟占國企整體、各個部門、分子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這些內部職工子弟的真實學歷、能力怎樣;有多少內部職工子弟是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國企的,有多少內部職工子弟是通過正常的途徑進入國企等。
其次,建立制度,切斷“世襲”。以前的歷史問題暫不過問,從現在開始的某個時點起,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切斷國企“世襲”。可以先有一個過渡性的宣傳發動,在國企內部造成聲勢,讓國企用人機制市場化改革的聲音傳到國企的每一位員工耳中,讓還想繼續享受國企“世襲”福利的員工們斷了念想,有個心理準備。
其三,制定方案,分流現有“世襲”子弟。此舉主要是為未來的國企用人機制掃清障礙。對于國企現有的“世襲”子弟們分類考核,優秀者繼續留用;素質較差,長期曠工、鬧事者,直接予以除名;對于遵守勞動紀律,素質較差者,可以進行定向培訓,培訓合格重新分配到合適的崗位;對于經過培訓仍不能勝任國企工作的,在進行合理的補償后,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分流到社會上自謀職業。
再次,建立新的用人機制,徹底搞活國企。比如說,可以委托國家勞動人事部門,或者是社會上的專業機構,為國企制定先進的用人機制。委托中介根據國企自身發展需要從社會上公開招聘高端有用人才。當然,本著公平的原則,國企子弟也可以報名參加公開招聘,在擇優錄用的原則下,為社會營造一個國企用人的公平競爭機制,為國企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