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身兼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監事,孫建航坦言監事會普遍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角色有些尷尬、實踐中期望的監督作用發揮比較難,但他也是監事會制度的擁護者。他對《董事會》指出,要改進制度設計,強調完善對監事的考核激勵。
監事會何以尷尬?孫建航分析稱,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高管人員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普遍不夠,這與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監事群體的素質、監督能力存在一定缺陷,而強強才能對話,否則對方不太會接受監事所說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有一定特殊性,大家都是內部人乃至體制內的人,“一個鍋里吃飯”,怎么有效監督?
航天晨光的監事會存在不少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共性問題,對此有針對性地做了一些探索。建章立制方面,根據公司法、公司章程形成了監事會議事規則,每年開4-6次監事會現場會議。實踐中,例如在監事會主席的配置上,作為大股東的航天科工集團很重視,委派總部相關部門長期從事審計、財務、法律等具有豐富履職經驗的專家級領導擔任,越來越專職化。
監事會尷尬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監督動力不足,與監事的考核激勵缺位有一定關系。目前的通行做法是,股東監事不在上市公司領酬,職工監事的薪酬根據其“本職工作”的考核來定,其監事身份只是兼職,不領取任何酬勞。孫建航認為,職工監事不拿監事津貼是個突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背后是監事的履職考核激勵有問題,要用完善考核來促進監事履職。
目前,航天晨光監事會共5人。其中,股東監事2人:監事會主席來自第一大股東航天科工;第二大股東航天科工旗下南京晨光集團委派1人。職工監事3人:除孫建航之外,另外兩人都是公司中層。兩個股東監事在股東單位領薪;孫建航作為航天晨光領導班子成員,按公司副職標準拿薪酬;另外兩個職工監事根據自己的本職崗位領薪。
按照現行政策,上市公司監事不能享有股權激勵。實踐中,有上市公司監事提出不愿意做監事,因為做其他職位可能享受股權激勵。在孫建航看來,現代企業要有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既然嚴格約束監事(如法律上監事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就要有效激勵與之匹配。
“董事、高管人員的作用和地位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了。監事作為公司治理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意味著什么?監督如果限于停留在形式上,可能就會出現董事會、高管層比較實,監事會比較虛,相應的監事會作用發揮可能就不夠。”孫建航希望能在監事的考核與激勵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
采訪中他認為,設立專職監事有積極意義,能夠把監事當作職業,從而更有動力、能力履職。他建議完善監事會方面的法律等頂層設計,目前監事會方面的法律法規過于籠統且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