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昆
【摘要】許多家長都為孩子不愿學琴、不愿練琴而感到頭疼,因為不愿意練琴而導致孩子學琴半途而返,這似乎也是每個家長的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怎樣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呢,怎樣才能讓孩子保持對鋼琴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扎實地打好鋼琴演奏的基礎并且怎樣才能打好鋼琴基礎訓練的基礎,這似乎也是每位家長和教師的難題。
【關鍵詞】鋼琴演奏;基礎訓練;具體方法和意義
一、鋼琴演奏基礎訓練的意義
打好鋼琴演奏基礎訓練,首先,能讓孩子從此對鋼琴不再畏懼和反感,他們會在學琴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學習的負擔也越來越少,從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也意味著家長和教師不必再為孩子愿不愿意練琴而煩惱,始終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一個非常努力的狀態,讓孩子愉快地把鋼琴繼續學下去,堅持下去。其次,為了以后的發展和鋪墊,想要演奏高水平的鋼琴作品,想更深層次地追求藝術,就要扎實地打好功底,做好基礎訓練,如果馬馬虎虎地學習基礎,任由孩子的脾氣秉性而來,如此下來就會很可惜。有許多有天賦或者有能力在藝術道路上發展的孩子,因為沒有打好扎實的基本功,而逐漸被淘汰。
二、做好兒童鋼琴演奏的基礎訓練的方法
(一)要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它直接影響到學琴的道路有沒有希望,會不會暢通。許多家長都不顧孩子自身的興趣,而逼迫孩子去學一樣他們并不喜歡的特長,這就導致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和逆反,久而久之孩子半途而廢的結果就是必然的。還有許多家長,在孩子出現了不愿意練琴,不愿意學琴的情況時,有些家長和教師粗暴急躁的態度加深了孩子對學琴的畏懼感,也許本來還沒有那么不愿意,這樣一來孩子就對學琴有了失望的心理,認為鋼琴太難學,怎么學也都不會。其實家長所表現出來的這些態度都是非常不明智的方法,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失敗。一再的強求只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引導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怎樣才能讓孩子一直保持學琴練琴的積極性,這才是關鍵。
(二)家長要掌握孩子的心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這句話可見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是有多么重要的。當家長決定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的時候,就要做好孩子一切抵觸情緒的準備;因為孩子畢竟沒有大人的成熟思想,許多事情他們都會任由自己的心情或態度而決定。然而學習鋼琴確實又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工程,這就需要家長耐心的引導和梳理。比如在孩子對練琴和學琴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地告訴孩子,他們是最棒的,沒有過不去的難關,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練琴,讓孩子感受到在困難的時候還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孩子的信心就會大大的提升,或者也可以采取獎勵的辦法,這樣更能提升孩子的主動性,把被動變主動,督促孩子完成鋼琴的訓練。
1.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狀態
當孩子有著較高的積極性來練琴的時候,他們都能夠較快地完成練琴的功課,會比較愉快地進行鋼琴的學習和練習活動。反之,當孩子的情緒低落或者焦躁不安的時候,積極性就會縮減,孩子就會厭倦練琴,這就是不愿意練琴的情緒表現。當孩子情緒低落,積極性不高時,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比如孩子有可能因為什么事情而導致情緒的低落,盡量安撫孩子情緒,不要對孩子大發雷霆,嚴加指責,孩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本身就很有失落的感覺,如果不給予安慰或傾聽,而是著急讓他們完成練琴的功課,不但孩子會對鋼琴產生反感的心理,效率也不會高。孩子和家長都會很疲憊。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心理溝通,讓孩子盡快從不好的情緒中走出來,告訴孩子那些不快樂的情緒都是不重要的,所以不需要低落,讓孩子自己體會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練琴。
2.家長鼓勵孩子保持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
許多孩子在留鋼琴作業這一點上都體現出了很大的不同。積極性高的孩子,往往喜歡接受挑戰,喜歡教師留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的孩子進步會非常的快并且能按時完成練習。而積極性不太樂觀的孩子,則總是希望教師留一些比較簡單的小練習,而且甚至連簡單的曲子都不想去練,對鋼琴總是產生畏懼感、希望得過且過。這時家長應該讓孩子有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引導孩子不論是什么樣的曲子,都有能力去完成,而且都有能力完成好。在兒童鋼琴基礎訓練的初級階段,巴赫的作品顯得尤為重要,許多孩子的優缺點也都突出地體現在完成巴赫作品的質量上,我們大家都知道,巴赫是鍵盤樂器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即使是在初級階段,也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去理解,才能演繹得好。這就需要比車爾尼等其他練習曲要下功夫得多。他的作品是復調音樂的代表,聲部較多,并且孩子的理解能力水平沒有那么的高,就顯得巴赫的曲子更為枯燥。所以有些孩子往往在遇到類似巴赫這樣比較困難的曲子就會一拖再拖,而這種曲子,在同樣的程度中,只有有毅力的能夠堅持下去的孩子才能夠練好。這就希望家長能夠引導孩子要有毅力,不要管曲子的難度有多少,是不是枯燥,我們現在所要打好的基礎都是為了以后能夠演奏更高水準的音樂。能更好地駕馭鋼琴演奏技術。
(三)孩子需要一位高素質教師來正確的引導和帶路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嚴師出高徒”。但是在我們現在這樣開放的社會,“嚴師”也不見得就會出“高徒”。曾有一位這樣的優秀鋼琴教師,對孩子在彈琴中犯的錯誤嚴加斥責,大呼小叫,在孩子手指不能夠有力地在鍵盤上立住的時候,讓孩子反反復復地一直重復高抬指這個動作,有時著急起來會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動作。我認為這樣的教師也許他有很好的成就,但是他不會教書育人的道理。現在很多老師都有類似的毛病,自己本身的鋼琴演奏水平很高,很精湛,但是面對孩子卻一點也教不出來,也教不明白,孩子年齡小理解不了,教師就變得脾氣暴躁,甚至說孩子腦袋笨之類的話,大大挫傷了孩子自尊心,會讓孩子對鋼琴就此感到厭煩乃至痛恨。
在孩子鋼琴初學的階段,一位好的引路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才是好的教師,這在鋼琴學習中變得并不簡單。我們都知道,音樂的難度性實際是非常高的,并且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學鋼琴方面都有天賦,所以音樂才能會受到制約,他們不能夠輕松自如的駕馭鋼琴的演奏能力,不僅沒能夠才智過人,甚至連老師平常留的作業都完成得很困難,毛病百出。所以,在孩子鋼琴基礎訓練的階段,教師必須要負起一定的責任,要對孩子的基礎訓練負責。不僅要留一些能夠訓練好基礎的功課作業,還要正確地糾正孩子在學習當中的錯誤,因為藝術是一門不能馬虎的專業。
(四)讓孩子感受到鋼琴藝術的魅力
要想讓孩子感受到鋼琴藝術的魅力所在,就必須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用生動形象的活靈活現的畫面,和繪聲繪色的語言來幫助他們理解所要練習的作品,然后通過聆聽或者教師的示范讓孩子充分感受樂曲描繪的內容,要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不能扼殺他們的形象思維。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古板地跟孩子講什么是古典音樂之類的比較專業性的語言,孩子會覺得很高深,很難理解。會造成孩子在練習時的理解障礙。并且同時根據心理發展的特點,要注重孩子的興趣發展,教師可挑一些合適的曲目還有孩子感興趣的曲目來練習。比如,6~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比較喜歡兒歌或者稍活潑一點的小曲目,類似于兒童們喜歡傳唱的兒歌等等,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練習一下,但不要太難,如果讓孩子彈太大的曲目的話,孩子不僅理解不深,也不能夠很好地完成訓練,更不能駕馭鋼琴演奏。只有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教師的生動語言幫助理解,孩子才會對鋼琴的練習有興趣可言,才能感受到鋼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