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可能會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落實這個重大改革的關鍵是什么?長期任職國企,身為央企中國誠通集團董事長、中國國新控股公司外部董事,馬正武對國企發展混合所有制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強調,對發展混合所有制這樣的改革形成社會共識很重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最終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
《董事會》: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提出來后引起廣泛關注,但各界理解并不一樣,甚至差別比較大。對此你怎么看?
馬正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可能一些人更關注的是給國企解困,增加國企的影響力、控制力,國企會不會借機做大?混合所有制的初衷,是增加國企的活力。事實上,混合所有制也是要解決民營資本的持續性、健康發展,混合所有制會讓民資更安全,也會促進國家經濟結構的優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大智慧,通過這項改革把各種資本的優勢發揮出來。比如逐利性,民資比國資強,效率高,這塊要學民營。國企整體是規范的、老百姓是信任的、發展更有持續性,把這些優點放進混合中去,取長補短。混應該是基礎,合才是關鍵。這次混合所有制更多要在合上下功夫,不是在誰說了算上下功夫。
混合所有應該是多方參與的。多方利益訴求不一樣,會實現一種均衡,這種均衡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
《董事會》:大家理解不一,可能意味著改革操作的難度會比較大,關鍵點在哪里?
馬正武: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要形成社會共識。這次改革,是改革開放30年后的改革,是更高層面的改革。大家第一對改革不陌生、有經驗,第二有各自的想法,因此推進這次改革會是一件挺難的事,所以形成共識很重要,形成規矩很重要。
混合所有制會倒逼出資人行為改變,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無論怎么混合,最終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實際上,無論是國有控股企業,民間資本控股的企業,還是股權分散的企業都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實現融合,形成利益上的一致,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和高管持股的關系?
馬正武:推進管理層持股和發展混合所有制并非一個概念。混合所有制,更多是強調各種投資主體。經理人參股,不失為一種方法,但絕不會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對于規模較大的國企,簡單地做經理人持股,刺激性不高,可能解決不了問題。大量的國企混合所有制該怎么混?主流的應該是整體上市和大的機構的進入、民間資本的引入,經理人也可以參與進來。
但是,如果國企的人都想成為股東的話,會有問題。不能自娛自樂、自說自話,一定要把社會資本引進來,增加透明度。
某種意義上,高管個人持股,要在符合整個經濟結構調整、國資改革的大原則下討論,不可能以激勵問題為核心來解決混合所有制問題,本末倒置了。通過混合所有制,激勵問題可能迎刃而解,但不是為了這個初衷。
《董事會》:您剛提到很重要的觀點,以激勵問題為核心來解決混合所有制問題,屬于本末倒置。
馬正武:把企業家和企業主對等、沒有股份的高管不叫企業家,這是個認識誤區。原來什么叫企業家?你看歷史上的東家和掌柜。掌柜的是企業家,沒有股份。企業家是管理企業的人,不一定有股份。
不同的資本對高管的激勵方式是不一樣的。國資對高管的激勵,要考慮民眾的承受力。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有限制性規定。混合所有制,會讓激勵更均衡,向市場化傾斜。混合所有制、分類管理,有助于解決國企激勵不夠和激勵過度并存的問題。激勵過度,會造成巨大風險,比如雷曼兄弟。
《董事會》:混合所有制將給國企高管帶來什么大的變化?
馬正武:發展混合所有制,對國企高管,無論是管理體制還是個人發展,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化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會減少,有利于企業家做好企業。
《董事會》:我們注意到,到齡退休讓一些國企高管有看法。隨著混合所有制的發展,這方面會否有新的做法?
馬正武:任何一個制度,有積極的一面,就可能有不足的一面。制度的安排一定考慮其整體性。華盛頓干完兩屆,不再擔任總統,對美國不是損失嗎?絕對是損失。但他建立的那套制度和損失比,制度的優勢就更大。當初小平同志也講廢除領導干部終身制。整體來看,國企退休制度是合理的。當然,那些國企優秀的企業家,到退休年齡了還精力充沛,怎么更好地為社會發揮作用?對一些特殊的人才應用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使方方面面能認可、達成社會共識,這是需要研究的。就是說,該保護的要保護,該限制的要限制。目前一些退休的高管出任董事會試點國企的外部董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是個好辦法。
混合所有制之后,可能標準就有變化,比如采用合同制、任期制,年齡因素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董事會》:目前看,一些地方、領域對推進混合所有制熱情很高,有大干快上的苗頭。您對此怎么看?
馬正武:我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景肯定是樂觀的。但是有個漸進的過程,混合所有制會是一個漸進式改革,所以不要比誰放得開、比誰混得快,比誰干得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漸進式改革中嘗到了甜頭,比如沒有疾風暴雨式的將國企全賣掉。對于改革,大家開始有懷疑、張望、看法,這是正常的,但大家會被結果鼓舞的。改革30年,最早有個說法,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后來都吃肉了,再后來更高級不吃肉改吃素了,還罵娘嗎?還罵。就是在老百姓不滿足期望的推動下,社會才會進步。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一樣,堅持幾年,比如到2020年,肯定會走出一個好的樣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