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 作業是孩子們每天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作業完成的質量與孩子們的態度息息相關,怎樣讓孩子愿做作業、樂做作業,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新課程改革要求減輕學生負擔高,改變作業的方式,使作業具有實踐性、趣味性、創新性、靈活性,讓學生在作業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學習。
關鍵詞: 新課程背景 作業 學生實踐
作業是孩子們每天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作業完成的質量與孩子們的態度息息相關。如何改革作業,使學生在快樂中做作業,教師在愉悅中批改呢?
一、畫一畫
要改革作業的老面孔,使學生樂意做、愿意做,畫一畫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它可以將課文的內容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強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
1.畫圖。如教完《航天飛機》一文后,很多學生都想親手設計一架新型飛機,“那么,就請你繪制一幅飛機圖,并在旁邊注明它的名字、特點和用途”成了學生喜歡的作業。第二天早上,學生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自己設計的飛機,其中一個學生設計的飛機被他爸爸制成飛機模型,帶到學校展示一番,很多學生都羨慕極了。
2.畫路線。對于一些游記類文章,讓學生畫游覽路線圖,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在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我讓學生畫一幅游覽的路線圖,學生沒過多久就畫出來了: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大大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畫方位。如在教學《天安門廣場》時,有的學生對代表天安門廣場的幾個建筑物的方位搞不清,于是我就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畫出方位圖:以廣場為中心,畫出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的位置。學生經過討論,最后終于畫出正確的方位圖,從而對廣場周圍的景物有了一個鮮明的了解。
二、做一做
通過做,可以淺化知識難點。如在教學《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時,我讓學生認真讀完課文后,試著自己做一個聽診器,比比看哪一種聽診器能清晰地聽到人的呼吸聲、心跳聲。有的學生用紙做了一個聽診器,有的學生用木頭做,有一個學生用易拉罐做了一個聽診器。通過試驗,學生發現聽診器的厚度、大小、形狀都會影響聽診器的效果。而且通過學習,他們從中懂得要學會觀察,做愛動腦筋的孩子,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就不言而喻。
三、找一找
為了密切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融入社會,在教完《海底世界》以后,我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學生多途徑搜索有關海底知識的資料,然后開展一次“海底世界知多少”的交流活動,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有的學生到水族館調查熱帶魚的種類;有的學生到網上搜索海底的知識;還有的學生跑到圖書館尋找資料。“海底世界知多少”交流活動獲得圓滿的成功,學生對海底世界的了解、對活動參與的熱情超乎我的想象。
教學《恐龍》一課后,我布置了一個令學生意想不到的作業: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到常州中華恐龍園走一趟。星期一一來,學生紛紛圍在我身邊向我述說到恐龍園的感受,看著一張張激動的臉蛋,我欣慰地笑了。
四、演一演
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我喜歡讓學生編課本劇,一來學生感興趣,二來這種訓練方式有助于內化課文中的語言,能讓學生創造性地發揮,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很有幫助。如在教完《小稻秧脫險記》后,我就讓學生表演課本劇,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單獨一個人演,也可以幾個人合作,這種學習活動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他們個個興趣盎然,做頭飾、布場景、排練節目,表演天賦暴露無遺。平時不舉手的、不愛說話的,現在都在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不用說,課本劇表演的自然很棒,學生在一飽眼福的同時,對課文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
五、想象寫
光說、光看還不行,有時還需要動動筆。有的學生一聽到要動筆就頭疼,為什么?因為沒有東西可寫。那么我們就給東西你寫。有的文章故事情節曲折,可以讓學生進行續寫或改編,給學生一個大的空間,讓他們發揮大膽的想象,對文本進行二次創作。
如教完《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后,我布置了以下作業:沙漠旅行結束了,小駱駝又見到了那匹小紅馬,他會怎么說、怎么做?由于這是對課文的續編,學生有話可講、有言可寫。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第二天早上,小駱駝又在小溪邊照“鏡子”,小紅馬走過來對他說:“你的腳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長著兩層睫毛,背上還有兩個肉疙瘩,多難看呀!”小駱駝沒有說話,他把小紅馬帶進沙漠。一進沙漠,小紅馬的腳就陷進沙子里,拔也拔不出來,鋪天蓋地的風沙吹得小紅馬的眼睛又紅又腫,直往下掉眼淚。不久,小紅馬肚子餓了,他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吃的,餓得直叫喚。而小駱駝在沙漠里輕輕松松地走著,風沙都刮不倒他,后來,小駱駝把小紅馬扛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從那以后,小紅馬再也不敢嘲笑小駱駝了,小駱駝也變得自豪起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駝峰、腳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雖然不好看但非常有用。從學生的作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對課文完全是理解了,他懂得判斷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實質,看其有沒有用處。有一個學生還畫了四幅連環畫,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給大家看,贏得了學生的喝彩。布置這樣的作業,學生怎么會不愿意做,不想做呢?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更應注重學生的實踐,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改革作業內容,改革作業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作業,在快樂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