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 楊潤萍 駱挺
摘 要: Java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培養和學習興趣。針對獨立院校學生特點,結合多年的Java教學經驗,提出課堂上采用暗示法,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即時編程的手段,將Java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實例中,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編程思維能力。綜合其他教學手段,把繼續學習Java的知識能力作為最終教學目標,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關鍵詞: 暗示法; 即時編程; 實例; 最優化;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4)07-50-02
Abstrc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Java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tudent's programm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interest. For students in independent institutions, based on teaching experience, a hint method is introduced, which will constantly mobiliz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Real-time programming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into the instance,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programming thinking ability. Together with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to learn Java knowledge is taken as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so that the entire classroom teaching is optimized.
Key words: Hint Act; Real-Time programming; instance; optimiz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0 引言
C、C++和Java等計算機語言作為計算機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在本科教學和軟件開發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該課程對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訓練非常重要。學生掌握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其在專業領域中競爭力。本文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這門課程為例,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和計算機語言這類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利用各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有限的實踐中注意編程技能方面的積累,掌握相應的編程方法,在專業的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1 獨立學院Java教學現狀
獨立學院的培養是以“面向應用”為主要目標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減少理論知識,增加學生的實踐課時,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獨立學院學生的基礎有別于一本的高校,相對來說基礎較弱且自律性不強,在進行計算機語言教學之初,不易涉及難度大的內容,而應突出趣味性、易學性。在教學過程中要持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興趣。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這門課程,我們學院是在二年級開設的。學生前期已經學了C語言。這樣安排有利有弊,其利是學生已經有了C語言的基礎,因為語法的相似性,接受這門語言前面的基礎知識時,比較容易;其弊是部分學生因為C語言的學習碰到困難,對語言產生了畏懼的心理。
以往的語言教學大都是以知識點為中心的,理論知識教授在前,實踐在后,這樣使得學生在理論學習的時候容易感覺枯燥,對課程的興趣度會逐漸減弱,并且,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加上理論課和實驗課設計結合不緊密,會給Java教學造成一定的難度。
2 Java課堂教學改革
對于計算機語言的學習,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優先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基于多年計算機語言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直接的計算機語言理論講解,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理論很抽象,如果學生不能主動學習,很難深刻地去理解,學生會認為計算機語言很深奧、很難學,從而缺乏信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了如下的方式。
2.1 暗示教學法
暗示法教學是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創造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效果。因為我們面向的學生是計算機專業和軟件專業的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C語言的基礎,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但是部分學生因為C語言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對語言的學習產生懼怕的心理。筆者認為,第一次課非常重要,我們采用暗示法,承認他們在學習先修課程C語言時所遇到的難點,同時,向他們說明這門課的學習特點,面向對象是真實世界的模擬,也就是非常接近我們人的想法,所以,寫程序的過程比較容易且思路清楚。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汽車類和馬路上一輛具體的汽車,這就是類和對象的簡單理解。并且對其他的面向對象的基本的概念也簡單明了的描述,用最淺顯易懂的例子暗示該部分學生是可以學好這門課的。從第一節課,就讓他們樹立起信心,讓他們對這門課的學習逐漸消除懼怕并產生興趣[1-2]。
暗示法幾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講課時,有意識地在程序的簡單部分要求學生上臺來補充完整,并對學生寫的程序進行講評,講評的過程也應積極引導。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鼓舞學生,給予他們極強的信心。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種鼓勵和暗示的教學方式非常適合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生的興趣逐漸被激發,實踐的主動性也逐漸增強。
2.2 強化課堂編程思維,契合教學實踐目標
筆者認為講解知識點不應是簡單的知識點羅列,也不應直接用案例演示給學生看,雖然案例的演示已經很直觀明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輔助學生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但還是屬于直接性傳授,互動性比較少,學生在看程序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疲勞和厭倦。因此,綜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目前學生的特點,在課堂知識點的講解,不是事先準備好的完整代碼,而是采用即時編寫代碼的方式進行,和學生一起,針對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由簡單到復雜,采取層層推進的方式,讓學生在進行代碼編寫、調試、運行中逐步掌握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探究和思考,可以當場驗證學生的猜測和想法[3],并且,通過程序推導出知識點,并對知識點進行應用,用這種方式和學生經常互動,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語言的興趣,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同時,學生一起編寫程序和共同調試,有助于培養學生代碼編寫的規范性和正確率,有利于整體提高學生的編程素質,培養編程思維習慣。一切結論從代碼實踐中來,學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并且,能夠很快地對知識點的應用產生興趣,教學效果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3 問題引導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4]。
這三個語句實現。這個時候,可以問一下學生,每一個對象的屬性都這么賦值,是否不是特別好,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由此引出構造方法的概念,可以初步理解構造方法的基本功能。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可以有很好的過渡和理解。
有時候,課堂的出錯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此,在有些關鍵知識點或者容易混淆概念的地方,用出錯的方式講解,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停頓,對知識點有很深的印象,而且,讓學生來糾錯,讓他們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對知識點的理解,對知識點的應用能有更深的認識和體會,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識。例如:在講解方法重載的時候,可以用這種出錯的方式講解,讓學生有對比和體會[5-6]。
3 結束語
在計算機語言的學習中,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和準確使用是編程的基礎,而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和軟件開發思維也非常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新的計算機編程語言也會不斷產生,我們不可能教會學生所有的計算機編程語言,也不可能及時地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編程技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一種編程思想,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鎖軍,劉爭利.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1.1:82-83
[2] 耿國華.程序設計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3:30-32
[3] 莊景明.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實驗教學新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4:18-20
[4] 張曉冬,運高謙.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
[5] 謝少安.關于大學互動教學設計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探索,2010.223:61-63
[6] 何昭青,彭立,傅紅普.基于程序設計能力培養的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