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仙
【摘要】有效的試卷講評課,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檢查某一階段知識的掌握情況,完善知識結構,反映出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在目前的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只考不評,張貼答案;為講評而講評,教師報答案,不作分析;教師一講到底,平均用力,面面俱到;雖有所側重,但就題論題等。這些做法,都會導致教師教學的低效,學生學習的事倍功半。鑒于此,我結合自己近年來社會試卷講評課的教學實際,淺顯的提出了幾點看法與策略。
【關鍵詞】初中社會試卷講評課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69-02 一、試卷講評課的現狀
1.重面面俱到,輕主次需要。
從我自己的教學實際和聽其他老師的課中發現,大部分的老師試卷講評時,已經習慣從第一題講到最后一題,面面俱到。這種講評方式包容的信息量很大,消耗時間長,缺乏一定的層次性和針對性。
2.重單向講授,輕學生參與。
社會試卷講評所需的時間與學生的做題時間大致相當,如果教師把一張試卷從頭到尾講下來,一節課的時間肯定不夠,于是就出現了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分析講解為主,學生沒有參與和思考的機會,更沒有表達交流的機會。
3.重知識歸納,輕拓展運用。
有些教師在試卷講評時比較注重知識和方法的歸納總結,但往往又忽視了學生記憶過程中識記伴隨遺忘的特點來組織教學的規律,沒有及時安排拓展訓練,沒有對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鞏固。
4.重結論呈現,輕思維過程。
很多時候教師只是為了訂正試卷而進行講評,忽略了思維過程的呈現,容易導致學生思維過程的缺失和泛化,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試卷講評課,只是想得到正確答案而已。
二、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評語批改,以人為本
對于九年級每月一次的月考,教師就可以借助批改試卷的機會,針對學生的檢測情況、學習方法、上課表現等方面,可以寫一些激情洋溢的贊揚式評語,或者是和風細雨的批評式評語、語重心長的激勵式評語、情真意切的談心式評語,可能會使學生敞開心靈之門,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能夠進行反思,并相應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教師別有用心的評語中進行情感的交流與共鳴。
(二)發散變化,激疑促思
在測試時,由于情境的變換,學生會由于思維的定勢而影響答題,而且試卷中的題目,答錯的只是部分學生,對于那些答對的學生,對試卷講評課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在講評時,要善于分析和應變,增設一些問題,穿插在舊題中,對某個方面知識點從各個側面、多角度進行合理的發散延伸,激發學生產生新的疑問,促使深思。例如選擇題第17題,山西農民以前一直采用傳統的灌溉方式——漫灌,我就把題目變換,為了讓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新疆勞動人民創造出一種灌溉設施是什么?然后又從世界范圍看,干旱的寶地是哪個地區,它是位于“五湖三洲”之地,為什么嚴重缺水?通過把原題進行變化,引發解題的積極性。這樣既有利于擴展學生思維,調節情緒,又便于學生整合和完善認知結構。
(三)由點帶面,拓展延伸
每一試題的考點都不是單一的,每個知識把這些類型進行分類整理,形成系統的知識,并將同類型的進行整合,略加延伸,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慮問題,不斷拓展延伸和再創造,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每年的熱點問題,往往是圍繞國內外的一些重大時事而展開的。比如材料38題: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周邊國家對南海屬于中國沒有提出過異議,但近幾年南海主權遭遇嚴重挑釁。2011年,越南、菲律賓
、文萊都對南海提出了主權要求,而且挑釁中國主權的行為不斷升級。對此,中國指出,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一直奉行“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在涉及主權、統一及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中國決不退讓,決不妥協。我是通過以下問題對本區域的地理地圖知識開展復習的:圖中我國最大的島嶼是什么?(寫字母)圖中B與大陸之間的狹窄海域是什么?溝通了南海和哪個海域的水系?A地的省級行政中心是_______,該地所屬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材料展示了中國一個怎樣的國際形象?中國的南海政策體現了怎樣的外交原則?
三、試卷講評的成效與反思
經過課堂的實踐,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也使學生學會善于總結反思,歸結技巧,從多角度延伸發散,創新思維,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一些問題還值得我們教師反思和改進。
1.由于初中社會這門學科,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有時為了趕進度,教師還是會犯操之過急的毛病,試卷講評課不能全面開放,教師還是講得多。
2.農村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具備上網條件的一般不足5%,對教師、對課堂的依存度大,擊石無浪的情形仍占多數,經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由于農村初中在七年級、八年級時,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對社會這門課的學習都比較放松,所以涉及地理、歷史、思品等綜合能力考查的題目,學生往往顧此失彼,不著要領,這給試卷講評課增加了難度,降低了效率。知識學習應該是一以貫之的,什么問題都留待九年級再來梳理、整合,那難度是可想而知的,而這個難題又是非個人所能解決的。
總之,在改革試卷講評課的征途上,還有很多難題等待我們教師去實踐研究,揚長避短,以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試卷講評十一法》曹春山.語文教學通訊
[2]《教育實踐與研究》葉圣陶.浙江大學出版社
[3]《歷史與社會課教學》月刊2011第10期
[4]《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