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靜波
【摘要】新課改形勢下,所有的教師都在積極地探索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歸根結底,教師需要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經過思考和探究,學生的能力才能夠得到鍛煉,學生的才能才能夠得到施展,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65-02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只有教師采用恰當的方式和方法來引導和啟發學生,學生才可能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親歷學習過程。所以,教師在實現高效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下面介紹一下本人的一些初淺認識,以期拋磚引玉:
一、自主探究,養成獨立思考習慣
教師的教學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形成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讓他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潛能,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并為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努力奮斗。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知識,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這樣才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培養以后長期發展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事實,教師在設置探究任務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的基礎,讓學生可以夯實基礎,掌握基本功,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高。例如在學習《函數的單調性》的時候,教師在讓學生了解了單調函數的定義:設函數f(x)的定義域為I,如果對于定義域I內某個區間D上的任意兩個自變量x1,x2當x1小于x2,時,都有f(x1)小于f(x2),那么就說函數f(x)在區間D上是增函數,當x1小于x2,時,都有f(x1)大于f(x2),那么就說函數f(x)在區間D上是減函數。在此基礎之上,可以讓學生去探究如果一個函數在定義域的幾個區間上都是增(減)函數,能不能說這個函數在定義域上是增(減)函數?這樣基礎性的知識,學生如果理解了增減函數的判斷,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都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二、合作學習,相互啟發優勢互補
“眾人劃槳開動大帆船”,一個學生的力量和知識總是有限的,教師在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思考。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和影響,就會形成優勢互補和取長補短。有時一個學生的一句話可能會成為另外一個學生靈感產生的導火索,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問題的解決。例如在學習了《二次函數》后,通過做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去總結和歸納二次函數的綜合問題的做題規律是什么?一個學生的認識可能存在不全的時候,但是在學生共同的探究和總結中,學生就會總結出:二次函數的綜合問題多涉及二次函數、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關系問題,處理時一般是相互轉化。一般規律是: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問題時,常借助于二次函數的圖像數形結合來解,一般從開口方向;對稱軸位置;判別式;端點函數值符號四個方面分析。在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關問題時,一般需借助于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求解。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生們把問題分析的非常全面和透徹,這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當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或者需要學生綜合分析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的共同提高。
三、營造氛圍,科學探究自主學習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為了學生一切”,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積極地給學生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動起來,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和感受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教師給學生營造氛圍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多媒體進行教學,聲形并茂地展示了數學知識;給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探究;讓學生動手制作一些教具,讓學生在動手中獲得學習的快樂……例如在學習橢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繩子和兩個圖釘,在課堂上讓學生用圖釘固定繩子的兩端,但不要把繩子拉緊,之后讓學生用筆去撐起這個繩子,并且沿著繩子去畫所呈現的圖像,學生會看到一個“橢圓”,呈現在了自己的本上。通過學生的動手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時候可以說學生的學習氛圍已經非常濃厚了,教師再引入橢圓的概念以及相關知識,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四、適時引導,啟發學生正確思維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所以,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圍繞在教師的周圍的。教師要適時地啟發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快樂地學習,感受學習知識的快樂和成就感。尤其是當學生的思維出現了偏差或者錯誤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地撥正學生的“前進方向”,讓學生可以順利地到達知識的彼岸。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時候,很多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對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記憶錯誤,數列性質運用不熟練的,裂項相消時保留哪幾項出錯,合并時運算錯誤。教師需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地更正,讓學生能夠快速地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且改正,形成正確思路和數學思維。
五、學案相輔,幫助學生有的放矢
“導學案”是在新課改理念下出現的一種教學輔助資料,它把課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都呈現給了學生,可以說讓學生做到了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想要講授的內容都呈現在了導學案上,學生可以針對它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思考,促進了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可以主動地學習了。另外,導學案上還帶有一些鞏固學生學習情況的練習題,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了掌握,讓學生可以練習所學內容,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實現了高效課堂,促進了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總之,教師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就應該注重教學過程要以“學”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學起來,積極地探索問題、思考問題,通過學生的探究和實踐來獲得對于知識的認識。只有在學生不斷地學習中,學生才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認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高課堂效率,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明濤 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J].南平師專學報 2010.08
[2]李翔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J].大眾科技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