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娟 張華
【摘要】當前我校全面開展了三項教學改革,而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改革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質量。生藥學課程理論雖不深奧,但項目繁雜,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給這門課的講授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學生難以接受,迫切需要進行課程改革。本文主要從生藥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對生藥學課程改革進行淺析,為生藥學課程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生藥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方法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231-01 當前我校全面開展了三項教學改革,而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改革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質量。為了提高教學水平,總結以往教學經驗及不足之處,設計了一系列生藥學課堂教學及實驗教學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方案,旨在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適應新世紀藥學專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關于生藥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內容的改革內容重點如下:
1.教學內容:
我校藥學??茖W生層次不同,需要掌握的知識側重點也就不同,適當調節內容,同時增加偽品和代用品的知識,尤其是貴重藥材,隨著中藥產業不斷擴大,中藥材的用量和價格近年來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因此市場常出現偽品和代用品,對藥材的真偽及質量的優劣的鑒定成為擺在藥品生產企業面前的頭等大事,沒有大量優質藥材做基本保證,企業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藥品,因此為適應社會的需要,增加偽品和代用品的數量,加深學生的印象。
根據專業目標不同和中國藥品質量標準,增減內容,舍棄淘汰的生藥品種和錯誤的圖文,適應迅速發展的生藥學現狀,如關木通經過漫長的藥學及臨床試驗發現有腎毒性反應,已經禁用,而??平滩闹幸廊粵]有舍棄,所以在教學中簡單了解,并介紹關木通的代用品種。介紹常用的道地藥材,除講授大綱規定的藥材外,還介紹一些道地藥材,如“四大懷藥”(懷牛膝、懷山藥、懷地黃、懷菊花)、“浙八味”(白芍、白術、浙貝母、山茱萸、麥冬、菊花、玄參、延胡索)、當歸、黨參、黃連、天麻等。及時更新知識、適當取舍教材,提高教學質量,突出精華的同時去除糟粕。
2.教學方法:
2.1 理論教學環節,生藥學課程學習中需要記憶的很多,我們在教學中使用多種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加強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引用經驗術語,經驗術語是我國數千年來鑒定生藥材的實踐經驗總結,用直觀生動的短語或擬人擬物的形容詞,形象地描述了某些生藥材的重要特征,學生很感興趣,容易記憶,如大黃的“星點”,何首烏的“云綿紋”,野山參的“蘆頭”、“蘆碗”、“芋”,天麻的“鸚哥嘴”,牛黃的“烏金衣”,黨參的“獅子盤頭”,防風的“蚯蚓頭”等等。
第二,結合生活實際,采用提問式教學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如提問同學們有沒有買過人參?由于人參是名貴中藥,市場上出現假冒偽劣商品很多,在購買的時候如何鑒別其真偽?繼而介紹人參的真品及各種常見偽品,由于所學知識可以指導生活實踐,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繼而積極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改逐一講授為重點講授:針對章節的重點、疑難點集中講解,講深講透。而對余下的生藥,根據本地的情況及近期的發展趨向,側重一兩個條目簡單介紹。
第四,改課堂理論講授為標本實物講解:把學生在學習《藥用植物學》后野外實習采集的標本進行現場直觀教學,更生動、直觀,學生興趣濃厚,記憶深刻,效果良好。
第五,講授中引用典故、奇聞軼事:祖國醫藥博大精深,應用歷史悠久,集中了前人的精辟論述,民間也有許多趣聞傳說,例如山民何氏常服何首烏而使白發變黑,大黃功下之力有如沖鋒陷陣之勢又名將軍。又如講述生藥當歸的時候??上驅W生講述當歸名稱的由來:傳說古時一對新婚夫妻,丈夫外出經商數年未歸,其妻臨門盼望而成疾,正在重病時,丈夫回歸并帶來一味藥,使妻服之而痊愈,因此命名該藥為“當歸”,意即應當回歸之意,否則妻性命難保。
2.2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室已安裝采用多媒體裝置,通過這套裝置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制作實驗課教學課件講授實驗內容,指導實驗過程中利用該裝置直接觀察顯微鏡片中的各種藥材的顯微特征,利于學生理解接受,提高教學效果。
生藥學實驗教學中,存在著驗證性實驗多,而沒有理化鑒別和中藥品質評價的內容。對于針對性強的實驗則強化基礎實驗,拓展、突出綜合實驗內容,重視設計與應用相結合,逐漸增加藥材的數量,使同學們對以后工作中可能面臨的藥材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同時優化實驗項目。具體做法為:第一,顯微鑒別:將原來的9次驗證性實驗優化為8次,選擇部分藥材如大黃、甘草觀察生藥的顯微組織特征,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一次;第二,理化鑒別:可增加理化鑒別實驗在生藥鑒定中的應用,根據各類生藥所含化學成分進行相應的理化鑒別試驗。
3.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采取理論成績、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綜合的方法。理論考試占總成績70%,實驗成績占總成績25%,平時成績占5%。實驗成績中,實驗報告占總成績10%,實驗考核占總成績15%,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發生了從過去的“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4.后期工作:
(1)開展生藥性狀鑒別技能比賽,擬選擇待鑒定的藥材40種,選手隨機抽取20種,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鑒定。鑒定正確的生藥數目一致時以時間短的選手為優勝者。通過技能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2)開展市場調研,義務宣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當地醫藥公司、大型藥店、藥材市場調研藥材的使用情況,包括常用藥材、藥材的規格、等級的劃分和市場價格。利用星期日,到人流量集中的地方,義務宣傳常見藥材真偽優劣的判斷和功效。即可以鍛煉學生,又可以獲得社會的認可。
參考文獻:
[1]羅繼鵬. 生藥學[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7:3~ 16.
[2]康廷國. 中藥鑒定學[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1~ 61.
[3]高春華,戚薇.《生藥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250-251.
[4]白云娥,漆小梅,趙正保.生藥學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5,(76):579—9.
[5]劉惠娟,李萍.提高生藥學實驗教學的質量[J].藥學教育,19 8,14 (3 ) :37—8.
作者簡介:
王立娟,漢族,32歲,碩士學歷,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