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紅
[摘要]初中開展合唱就其本身來說,合唱選入的大量優秀作品,是音樂與文學、歷史、民族意識的完美融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能正確分辨真善美,懂得用科學的方式去詮釋作品、理解作品,而且用藝術的形式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啟發他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合唱以合唱社團的形式出現來看,合唱社團宛如給沉悶的校園注入了一道新鮮空氣,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合唱;初中;學生;綜合素質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音樂教育受到了社會的大力關注。中學生要健康全面發展離不開音樂教育,合唱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審美教育活動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初中開展合唱就其本身來說,合唱選人的大量優秀作品,是音樂與文學、歷史、民族意識的完美融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能正確分辨真善美,懂得用科學的方式去詮釋作品、理解作品,而且用藝術的形式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啟發他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合唱以合唱社團的形式出現來看,合唱社團宛如給沉悶的校園注入了一道新鮮空氣,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合唱本身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和靈魂。當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追求日益多樣化,這一點在音樂作品市場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各種主題、各種風格、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均有一定的欣賞群。但毋庸置疑,在形形色色的音樂作品中,有思想健康、旋律優美的優秀音樂作品與低級、庸俗的音樂作品的區別,積極向上的、反映正能量的音樂能幫助身心發展不成熟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一些格調低下、反映低級趣味的音樂作品卻有可能腐蝕青少年稚嫩的心靈,使他們變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甚至走向墮落。當今中學生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被繁重的作業、補習以及各式各樣的培訓壓得喘不過氣來,為了釋放壓力,很容易被社會上一些庸俗音樂所影響,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其精神空虛,意志薄弱,喪失生活和學習的目標,失去理想和抱負。
初中合唱教材選擇的曲目無疑都是主題鮮明、催人奮進的正能量歌曲,如《保衛黃河》(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一單元)、《十送紅軍》(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三單元)、《讓世界充滿愛》(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5冊第一單元)、《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5冊第六單元)、《友誼地久天長》(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8冊第五單元)等。
這些健康積極的優秀音樂作品通過合唱能給人一種愉悅的審美體驗,不僅能緩解學生緊張學習的壓力,而且通過教師對作品的時代背景、思想感情的講解及學生的理解、演唱、排練,有利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點和健康的審美趣味,感受生活的美、藝術的美、健康人格的美;提高審美能力,對美作出界定,分清真偽、辨別善惡與美丑,對不良文化產生抵抗力,有選擇地吸收有益的音樂來豐富和提高自己,促進自我素質的提高,從而能夠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優秀的合唱作品正是歷史的見證,對鼓舞士氣、提高戰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革命時期激越嘹亮的合唱曲總是伴隨著軍隊前進的腳步,鼓舞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初中音樂教材中選人了許多紅軍歌曲和革命民歌,如《游擊隊歌》(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一單元)、《四渡赤水出奇兵》(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一單元)等,以其昂揚振奮的旋律、威武雄壯的氣勢鼓舞著抗日將士奔赴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在《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6冊第四單元)的歌舞聲中,展現我黨一鼓作氣,解放全中國。和平時期《軍民團結一家親》展現人民解放軍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這些合唱曲目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從抗戰一直唱到和平,成為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幾十年來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演唱這些優秀積極的革命合唱作品,就相當于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通過藝術本身的美進行感受,領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表達著民族的心聲,鑄造著民族的性格,激勵著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奮發向上。同時在潛移默化的感知中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
二、合唱社團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
(一)發展學生個性
如今,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些學校開展以社團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例如:“綠種子”美術社團、“SHINE”舞蹈社團、“精靈”合唱社團等等,這些社團吸引著一群有著共同愛好與興趣的學生聚在一起,為共同的愛好努力學習,在社會團活動中,學生的興趣得以培養,個性得以彰顯,綜合素質得到實質的提升。
當我們用社團去吸引學生時,在他們的意識形態里形成了自主、自愿的思維,自主選擇社團,讓學生學會自己為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主,自主選擇,有自己的主見和自己的興趣,因為是自己做出的選擇,在學習和活動中他們感到快樂、興奮,主觀上樂于接受,愿意學習、主動學習。當他們社團中上臺表演取得成績,那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極大滿足,這樣的自尊、自信也會再激勵他們努力學好自己的興趣。
由此,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并加入其中,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由,在這自由的環境中,學生更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教師也更省心,同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投其所好,發展學生個性,把合唱藝術發揚光大。
(二)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合唱講究的是團隊,講究的是合作,合唱是由集體一起努力協作完成的,要求每個發聲體之間要和諧、統一,只要有一位成員有不協調的表現,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成績。只有大家通力協作才能把歌唱好,成功的獲得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表現。這就要求每個學生在合唱的排練與演出中,每個人必須各守其位,并且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合唱社團因為由同一興趣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因此他們的團隊意識更強,同伴間的合作意識更迫切,從而使他們認識和感受到集體的凝聚力和大家庭的溫暖,改變他們散漫、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等不良習慣,學會與人相互溝通、相互信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親和感、協調力,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現代社會,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與他人合作已經成為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而當代的中學生絕大多數是“90后”、“00后”,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唯我獨尊、養尊處優越來越明顯地彰顯在他們嬌嫩的臉上。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合作能力、團隊意識越來越薄弱。在中學階段,運用社團這一新興形式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又一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各中學校大力倡導開展合唱教育將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讓學生在愉快的合唱歌聲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