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巧云 王楠
根據心理學投射測試,那些口口聲聲說對洋妞不感興趣的中國男生,極可能正為洋妞們輾轉反側。別怕!望洋妞興嘆只是心理問題,而且不止你一個。
吃不到“羔羊”的“狼”
“2011年6月1日下午,我坐在好萊塢的一家星巴克旁,半小時內,大約有300個美國女生從我身邊經過,但她們中沒有一個搭訕我或向我打招呼。”
在某個留學生的原創視頻中,有個低沉的男聲在用英文念著上述旁白。
這部時長10分鐘的微型紀錄片片名很長,“在美國讀書,很少看到中國男生跟外國女生Dating(約會),到底是為蝦米。”在各大視頻網站,它的播放量都超過200萬。
視頻中的男主角發現美國女孩對自己絲毫不關注,他心情郁結:“我覺得自己像匹狼,面對著成千上萬只羔羊,卻不能吃。”
男主角的窘境,折射出中國男留學生在跨文化情感交流上的尷尬—他們很難結交外國女孩。現實讓這種尷尬更為突出,大街上的那些異國伴侶,外國佬和中國妞的組合不少見,黑人男和外國妞的搭配不稀奇,中國男和外國妞卻是鮮見有配對。
“是什么原因呢?”男主角嘗試從錢、種族、文化甚至性等方面尋求答案。
不感興趣?還是不敢感興趣?
視頻中,男主角先后詢問了七名中國男生:“和外國女生交往過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沒有”。沒有和美國女孩交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美文化的差異。
在視頻下方的評論區域,有人留言稱,審美也是個問題:“看見美國女生就沒有欲望,日本韓國什么的還不錯”,“滿臉雀斑、腰圓膀大、毛孔粗大、渾身怪異香水味的洋妞,完全不符合中國傳統審美觀”。
還有留學生認為,美國妞大都身材高大,相對比較矮瘦的中國男生和她們在一起,精神上會有很大壓力。
文化差異、審美不符、身材劣勢……一些人稱,這是導致中國男生對洋妞不感興趣的普遍因素。
但這更像是為自己的不作為尋找借口,正如紀錄片的男主角在片頭渴望有美國女孩能主動搭訕。要說中國男生不想追洋妞,很多人是不信的,包括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心理學專家張結海。張結海曾和留學生有過深入地接觸,研究留學生與外國女性交往的心理特點,調查和分析了留學生跨文化情感心理狀況,寫成《中國男人調查》一書。
張結海分析,中國男生擔心“求而不得”,所以找出許多理由來掩蓋自己對外國女性的渴望,這正是他們一種心理防御的表現。那些說明他們不熱衷于洋妞的理由,其實經不起推敲。
一些留學生反映,和日韓等東亞國家女性的交流會比較容易,跟西方女性則不知道該聊什么。表面上看,文化差異確實給留學生與外國人的溝通帶來了一些障礙,但這些障礙并非僅存于中國男人和外國女人的交往上,外國男人和中國女人在一起同樣會遇到。后者的組合更多,說明這種障礙并非不可逾越。況且,文化差異本身也給中國男性帶來了一種吸引力,有可能成為外國女性增進與他們交往的契機。
審美也不是根本問題。張結海認為,“國人的總體審美已經西化”,對外國人樣貌的接受能力和好感度都不低,留學生身處周圍俱是外國人的環境,其審美觀應更加國際化。
至于身材劣勢,張結海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中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為一米七,而國外身高低于一米七的大有人在。換言之,對于一個平均身材的中國男人來說,找到一個比自己矮的外國女人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張結海斷言,不感興趣并不是留學生的真實心理,事實上,追求外國女人才是他們普遍的想法。
張結海曾做過這樣一個測試:先直接問中國男人想不想追外國女人,回答是“不想”;再間接地問他們是否認為其他中國男人想把外國女人追到手時,回答是“想”。這種運用了心理學上稱為“第三方技術”的投射測試,暴露了中國男人的真實想法,他們渴望與外國女孩交往。據此,張結海判斷:“單身且具備條件的中國男人都會有追求外國女孩的想法。”而這個比例幾乎是百分百。
集體精神陽痿癥
想追而不敢追,且以一堆理由來掩飾自己想要追求外國女性的真實想法,留學生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心理防御?張潔海判斷,這是中國男人面對外國女性時容易患的“集體精神陽痿癥”在作祟。
在跨國情感交流中,中國男人的生理表現,也即性能力不被看好,是一個隱晦卻普遍存在的問題。實際上中國男人的實際性能力并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不理想,在調查中,數名交往過中外男生的女孩表示,這跟種族無關,她們表現最好的男友是中國人。但留學生們仍不自覺地產生了一種不良的心理暗示,男人趨弱避強的本性讓他們怯于和外國女性交往。
不過,生理上的不自信倒不是關鍵,因為有關性能力的偏見是可以驅散的迷霧;與之相比,心理上的不自信才是中國男生真正的要害。“中國男人的身體絕對沒有萎縮,萎縮的只是自信心。”在《中國男人調查》一書中,張潔海這樣寫道。
在外國女人面前,中國男人普遍缺乏自信心,這是張潔海在調查和分析了眾多中國留學生的跨文化情感心理之后得出的核心觀點。在《中國男人調查》一書中,張潔海把這種不自信的心理稱作“精神陽痿癥”。盡管調查已經過去數年,但張結海認為,不自信的心態是如今的留學生和早幾年的人所共有的,在這一點上,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問題依舊。
由于不自信心態的存在,留學生極易望洋妞而生畏。在面對白人女性時,這種畏懼心理最為強烈。
綜合各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通用語言以及外貌特征等多種因素,張結海分析,留學生們的畏懼心理由強及弱,呈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
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英語國家
第二梯隊
德國、荷蘭及北歐國家
第三梯隊
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歐國家
第三梯隊
俄羅斯、東歐國家
是什么造就了中國男生的這種不自信心態?
留學生這種不自信心態的釀成,有其現實的土壤,有人將之歸結為我國的經濟環境以及人們潛意識中的人種優劣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但張結海提出,這些也并非關鍵因素,論經濟實力,我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國人仍然沒法消除骨子里的崇洋媚外意識;人種優劣也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黑人男孩和白人女孩的交往遠遠多于中國男孩和白人女孩。
在張結海看來,西方國家對世界的強勢影響持續時間太長,是中國留學生追不到外國女孩的深層次原因。他分析,近代以來,西方國家開始控制和影響世界,至今,全球仍是以白人為主導的世界。國人骨子里的崇洋媚外意識仍未消除殆盡,在西方人面前,我們很容易底氣不足,自發地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正是因為帶著這樣的思想烙印,留學生在面對跨國情感時大都缺乏自信心,無法實現與西方女性在精神層面的平等交流,邁不出主動追求的那一步。
中國男生異性魅力指數
“因為(和西方男性的)對比很鮮明。剛從北歐玩回來,人家的男生個高腿直,身材像模特不說,衣服穿得隨意卻不邋遢,長相即使普通,氣質起碼也是好的。一下子就把我們的男生襯托出屌絲味道來了。人比人死,貨比貨扔,我要是外國女生,當時肯定也不會多看我國男生一眼。”
有人這樣解釋中國男生很少交到美國女友的原因。
對比西方男人相比,中國男人對外國異性的吸引力確實存在不足之處。《中國男人調查》一書列舉了中國男人的幾項劣勢:
第一,身體的吸引力。西方女人認為中國男人在“性感”“男子氣概”“身體強壯度”“英俊”打扮“有風格”等方面都弱于西方男人。
第二,受文化差異的影響,在西方女人觀念中,西方男人要比中國男人更“敢作敢為”“自信”“獨立”“有攻擊性”,中國男人的性格較為中庸,氣質較弱,欠缺獨特的個性和風格。
第三,在修養和禮儀方面,中國男人的表現不如西方男人“舉止得體”“有禮貌”。
第四,中國男人有點大男子主義,不如西方男人尊重女性,而且不夠幽默,不會浪漫。
不過,中國男人并不是毫無優點。他們重視家庭,被認為“對男女關系更認真”“更舍得為女人花錢”“更投入到家務勞動中”,這是他們超過西方男人的最大優點。
征服洋妞的關鍵點
當然,不是所有的留學生都不敢追求洋妞,但主動追求并不意味著關系的突破。一位留學生稱,自己有過一個感覺不錯的外國女性朋友,可惜關系未能再進一步,“原因是很難再融入她的圈子”。
無法融入對方的交際圈,是許多留學生的苦惱。對此,張結海的建議是,發展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并以此作為結交外國朋友、打入當地交際圈的突破點。不同于我國依靠相互之間的情感和關系建立起來的熟人社會,西方國家更多是陌生人社會,他們結交陌生人的心態更為開放,人與人之間只要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就可以形成一個交際圈。留學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在這種陌生卻開放的社會氛圍中尋找志同道合者,進而成為交際圈的一員。
“留學生不知道,其實外國人挺希望他們走出圈子來,和大家進行接觸和交流。”張結海說。如何更為主動和積極地向外國人展現自己愿意交流的良好姿態?張潔海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在一次歐洲學術調研之行中,他和多名此前從未接觸過的學者見面談話,除一人因為時間安排未能見到外,其余人都如約而至;和這些人交流時,他將“對方當成采訪對象一樣去了解”,取得了極為良好的溝通效果。這種主動、積極且不失禮貌的交流方式,張結海希望留學生能夠加以借鑒,做到游刃有余地與外國人交流。
如何征服洋妞,綜合專家以及許多留學生的意見,需要突破的關鍵點有六項:
提升自信心。自信心不足是中國男生的命門,只有突破這一障礙,留學生才能實現和外國女性在精神上的平等對話。
積極了解當地文化。留學是人們深入了解異域文化的絕佳機會,但不少留學生卻未能珍惜這樣的機會,不去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反而為文化差異所困擾。
開放心態。中國人在國外喜歡“抱團”,男生更是局限于小圈子內,不與外國女性交往,唯有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才能接觸到更多的人,擴大交際圈,認識優秀的外國女性。
提高口語水平。許多留學生因為口語水平不高而羞于與外國人交流,不流暢的口語也是阻礙異性交往的重要因素。
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不吝于施展個人魅力。許多外國女孩表示,中國男生的興趣和愛好比較單一,和他們溝通缺少共同語言;他們也沒有什么引人注目的表現,容易被人忽略。
加強身體鍛煉。在國外的留學生有許多是足不出戶、不愛運動的宅男,他們或是沉迷游戲,或者埋頭苦讀,這不僅不利于身體健康,同時也會讓外國女孩敬而遠之。
在上述紀錄片中,男主角經過一番求索后說道,中國男生為什么追不到美國女孩?錢、種族、文化都不是真正的原因,重要的是聽從自己的心。他把“敢想敢做”換成了一種矯情隱晦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