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中央對奢侈消費的打擊力度沒有停止。
日前,一道“史上最強禁煙令”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下達。根據《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的五項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得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吸煙、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活動嚴禁吸煙、要把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各級領導干部都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并明確提出,公務活動承辦單位不得提供煙草制品、嚴禁使用或變相使用公款支付煙草消費開支。
繼“限制三公經費”“禁酒令”顛覆白酒業之后(詳見《財經文摘》2014年第1期《白酒遇寒》),高消領域內的另一支柱產業——香煙——也將面臨同樣的調整。
百度搜索“香煙市場遇冷”,整版的地方新聞表明高檔香煙市場已經先一步邁入寒冬。昆明、徐州、婁底、合肥、荊州、衡水等多地記者聯動,相繼證實今年大型超商的團購部門一改往年門庭若市的境況,來自大型企事業單位的高檔煙酒訂單少了不少。同時受到影響的,還有二手香煙回收公司。
同白酒企業的境況近似,中國高檔白酒及高檔香煙都將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鎖定為主要消費群體,且大部分為公費支出及禮物贈予。
根據中國控煙協會發布的一組調查數據,男性公務員吸煙率達61%,其中52.7%的人員沒有戒煙史。
因此,以公務體系為主,從煙酒下手的控煙手段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見效。
另一方面,陳舊的香煙市場本身也需要改變?!度A夏時報》載文將矛頭直指香煙產業暴利,“某品牌高檔煙出廠價約為240元/條,煙草公司給商戶的批發價為530元/條,利潤率高達120.8%?!庇凶x者質疑該文作者忽略了產銷外貿環節的物流倉儲等流程消耗,但是這種觀點同樣以偏概全,不能改變高檔香煙在經銷方式上存在的過分“夸大”及“放水”。過去,高檔香煙受限于產銷思路的單一,缺乏靈活變化的市場思路,很可能經受不住此番中央的禁煙調控。
實際上,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中國的煙草產量不減反增。就像當時一位參與談判的官員預測的那樣,“中國控煙和履約勢必要受到諸多客觀條件的制約”。
如今看來,中國控煙的時機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