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我在中國教書時,我的學生們曾堅持認為,至少跟我的祖國(美國)比起來,中國是養老的理想國度。他們認為,美國是年輕人的天堂、老年人的地獄。
然而這一次我再到中國教書,發現學生們似乎更加擔憂中國老年人的現狀。目前,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占中國總人口的13.3%,而且該比例仍在不斷上升。因此,與養老有關的話題成為熱門也就不足為奇。學生提交給我的論文涉及安樂死、養老院以及退休年齡等幾方面。
讓人擔憂的是,八成以上的學生支持安樂死,更駭人的是他們所持的理由。那些贊成安樂死合法化的論文作者,無一例外地提到維持一個老年病人生命所需要的費用,以及安樂死合法化可以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在一個不能保證全民醫療和養老的國度,大部分的養老負擔落到了家庭上,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人們還是要想一想,至少那個戴著氧氣面罩躺在床上的病人會感到不舒服。
老年人造成家庭負擔的話題也引發了有關養老院的爭論。關于這一點,學生們的態度與我的上一次訪問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
那時候,學生們普遍否定養老院之類的機構,認為那是只有像美國人一樣沒有教養的人才會送父母去的地方。考慮到主張“不孝非君子”的儒家傳統思想,學生們有這樣的反應可以理解。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這次每篇關于養老院的論文均對養老機構持肯定態度。
中國年輕夫妻們繁忙的生活和4-2-1家庭模式,被學生們援引作為養老院存在必要性的證據。我相信,至少安·蘭德會高興地看到,理性的利己主義戰勝了有著兩千年悠久歷史的道德標準。
仿佛將老年人視為家庭經濟負擔和時間負擔的侮辱還不夠似的,這些年輕人還給出了最后一擊,他們認為老年人想要退休是個不合理的要求。考慮到大學生的高失業率,我原本以為,學生們可能會反對推遲退休年齡。
但正如我的一個學生所言,工作崗位的數量并非靜止不變,理論上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負擔卻是永久的。所以,選擇了這個議題的學生們一致贊成,與其讓爺爺奶奶早早退休回家安享晚年,倒不如推遲退休年齡。
在一個非你所愿的年齡退休,去一個你從未打算要去的地方,萬一生病了,你還要為家庭考慮如何體面地離開人世。這對老人們而言絕不是鼓舞人心的話語。當然,我不太確定美國的情況會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