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燁


衡陽賄選案已經告一段落,而這次“人大制度歷史上最強烈的地震”表現在公共輿論場的波瀾不驚卻令人訝異,也讓本想看一出大戲的人們再次見識到了當局卓有成效的信息控制,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公眾對選舉政治的冷漠。
很顯然,這樣的“波瀾不驚”是一種扭曲。僅僅從了解中國政治特色的角度考慮,對這起弊案,還是很有拾掇一番的必要。
天下烏鴉一般黑
賄選案的粗略情況如此:在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召開的衡陽市人大會議上,518名人大代表及68名人大工作人員接受賄選,送錢1.1億元拉票的是56名當選的省人大代表。行賄者占當選省人大代表總數(76人)的73.7%,另外還有5人嚴重失職,而接受賄賂的市人大代表則占參加會議的總代表數(527人)的98.3%。
可以說,衡陽市整一屆人大代表清白者寥寥無幾。而就在案情曝光的一周前,湖南省委書記兼省人大主任徐守盛在媒體上撰文稱“湖南民主法治指標實現程度達到96.6%”。兩相對比,真是絕妙的諷刺。
不過,官方輿論始終擁有扭轉乾坤的力量,這一驚天政治丑聞被描述為反腐大捷,甚至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童名謙(時任衡陽市委書記、市人大換屆領導小組組長)的免職處罰也被解讀為貫徹終身責任追究制的“亮點”。
合法性真空
案件最終被定性為破壞選舉案,官方輿論也只是對“該案涉案人員多,涉案金額大,牽扯范圍廣”這些程度事實故作驚嘆狀,而賄選對在政府法定程序上的影響卻被有意無意地遮掩。
只要稍微細究一下涉案人員名單就能發現,衡陽全市的顯要人物其實在本案中幾乎被一網打盡。行賄并當選的湖南省人大代表就包括:區委書記、區長、人大主任、縣委書記、縣長、公安局長、國土局長、地稅局長、交通局長、電力局長、人力保障局長、煙草專賣局長、大中學校長、村長、各國有、私營企業老總等。如果再公布受賄的衡陽市人大代表名單,真是有“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節奏。
我們先不操心衡陽市部分政府機關的工作是否會陷入停頓的問題,真正不堪的是賄選暴露出來的合法性真空。
這次賄選案發生在五年一次的換屆選舉中,也就是說,新一屆的衡陽市政府其實是由賄選代表選出的。從政治程序上來說,市長、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等官員都產生于人大,他們的合法性如何追究?恐怕只能不了了之。
繼續深究,賄選的56名衡陽籍省人大代表在湖南省人大行使代表權,使得整個湖南省人大代表的組成合法性也被打了問號。繼而,由省人大選舉產生的一府兩院和諸多立法、人事、經濟和社會事務,恐怕也失去了合法性和正當性。
當然,不管當局如何嚴肅處理衡陽賄選案也不會將這層窗戶紙捅破。事情止于聲討賄選者,其他只能諱莫如深。
人大選票的含金量
人大制度被稱為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但實際上,當局和民間都不太當真。也正因此,有聲音表示“賄選總比不選強”,甚至還從中看出了中國民主的發展。
據統計,衡陽賄選案,行賄者人均行賄200萬,受賄者人均受賄20萬。選票成了值錢的東西。相比組織內定的假民主,賄選反而體現了候選人的競爭意識。(雖然是不正當競爭)
這正是中國政治的吊詭之處——合法程序被“潛規則”入侵,當我們要為合法程度辯護時,卻發現原來它一樣不堪。
當然,賄選也沒有任何值得夸耀之處。按照既定路線,選舉組織者(即大會主席團和換屆領導小組)會通過各種組織措施力保組織內定的代表候選人順利當選。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賄選,要么是組織者的放任不作為,要么是某些地方領導有意借換屆進行權錢交易以自肥,總歸是不把人大當回事兒。
那么,人大代表的含金量到底在哪兒?
人大代表通常被黨政干部視為政治榮譽性安排,對當選代表最有強烈愿望的是企業界人士,他們借此進入“政治圈”,培養人脈資源,為自己的生意謀取私利。此外,依照憲法、法律之規定,人大代表有言論免責權和特殊的人身保障權,人大代表非經特定程序,不受隨意逮捕和拘留,社會俗稱此種法定特權為人大代表的“護身符”。
賄選者并非是要拿錢砸出為人民服務的資格,黑金包裹的選票的骯臟本質難以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