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


2013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較2012年銳減10%,即便是嗅覺遲鈍的人也該察覺,一個時代正在結束。前人田地后人收,衰落也見證著勃興,不難預見,未來數年將屬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
而4G時代的到來,打破了阻礙移動互聯網浪潮席卷的最后一層屏障。
一字曰“快”
自從2013年底三大運營商的TD-Lte牌照發放以來,4G業務的廣告宣傳已然鋪天蓋地。其核心賣點,在于一個“快”字。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簡稱,在這個標準下,理論下行速度可以達到100Mbps,對應下載速度12.5M/s。
如果說2G到3G是從“手機不上網”到“隨時隨地上網”的質變,3G到4G就是從慢到快,從差到好的量變。運營商的根本業務不會發生變化,改變的是體驗、價格與普及性。
在2013年央視財經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長兼CEO馬化騰表示,4G到來對所有互聯網公司,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會有非常好的促進。“在香港提前使用4G網絡,效果非常明顯,比如說很多的視頻應用,3G網絡承受不住,必須降級選擇視頻流;4G不用選擇,最高檔次都非常流暢。”在他看來,4G時代,包括街景地圖、視頻播放在內的眾多產品用戶體驗將會大大改善。
“4G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單位流量成本的降低,將對產業各方帶來積極影響。”這無疑會推動移動互聯網進程,也使得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巨頭密集并購手機App,加快自身在移動端的應用布局。
隨著4G網速提速和資費下降,手機游戲、視頻、實景地圖、云存儲、下載音樂、購物等比較耗費流量的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換言之,如今用戶喜歡在個人電腦上干的事情,在4G時代將會慢慢習慣在手機上完成。改變用戶現有的使用行為,當然意味著無窮多的機會。無論是電商、資訊、社交等領域,4G都會帶來行業格局的改變和新的財富故事。
艾瑞咨詢集團研究院院長曹軍波認為,4G在中國商用之后,消費者會得到性價比更高的移動網絡服務。“醫療、教育,未來都會成為手機應用。”曹軍波說,這些僅僅是三五年內可以被想象到的,4G給人們移動生活帶來的改變,并不是現在能完全預料的。“4G時代移動互聯網會進一步發展,線上線下的交叉會更多,但有一些資源純粹的互聯網資源很難整合,因此傳統行業也有機會,尤其是在O2O領域。”
運營商的籌謀
1月15日,中國移動正式公布了4G全國統一資費方案,計劃到2014年年底,有超過340個城市的用戶可享受其4G服務。中國電信今年也將啟動4G商用。中國聯通并未明確4G商用時間表,而是在其優勢的3G網絡上啟動提速。
不僅如此,中國移動和蘋果公司長達六年的馬拉松式談判也終于落下了帷幕。雙方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正式引入支持中國移動3G和4G網絡制式的智能手機iPhone 5S和iPhone 5C,并于1月17日起開始發售。顯然,無論在宣傳力度、業務推廣還是基站建設上,數中國移動最為積極。3G時代TD-SCDMA輸掉的一局,他們迫切想要扳回。
然而對于運營商而言,花費幾百億搭建起4G網絡,承擔了最大的投資風險,卻未必能享受到最多的收益。
第一大問題是如何改變手機用戶使用習慣,激發足夠的市場需求。在鳳凰網科技頻道推出的“您認為中移動的4G流量套餐是否適用”調查中,七千多名網友參與投票,有約55.2%的網友表示“不適用,我不需要那么多流量”,有約35.3%的網友表示“適用,我需要那么多流量”,另有9.5%的網友認為“不清楚”。畢竟,目前很多人家里的寬帶連接速度還不如3G網速。如果“極速體驗”絢麗卻不受歡迎,未免成了屠龍之技,無所施展。
4G時代是否會被“管道化”,對運營商來說是個必須要面對的第二個問題。雖然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表示,運營商首先就應該做好管道,它是整個產業的基礎,本身不怕被管道化。不過另兩家巨頭似乎并不甘如此。
據悉,中國移動正在努力向平臺公司轉型,希望扶持更多的開發者,并成立了包含終端公司在內的諸多專業公司,包括從2005年開始陸續建成包括視頻、音樂、閱讀、游戲、動漫等產品在內的9個基地,發力移動互聯網市場。
與移動類似,中國電信早已明確了“去電信化”戰略,2013年聯手網易推出“易信”產品,便是為了殺入移動互聯網內容市場。
除上述兩點之外,建設期漫長,目前信號覆蓋率尚不理想;市場反饋資費標準偏高,未能較3G體現優惠;尚未發布的FDD-Lte牌照;與手機廠商的合作;從統一全國資費開始的管理集中化等等,都是不確定因素。4G發展的前景固然美麗,如何步步優化卻是運營商亟需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