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標
種子萌發實驗是初中生物學第五章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中關于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探究內容。在這個探究實驗中教材主要以水為外界條件進行設計實驗方案,而把溫度對種子發芽的影響放在思維拓展練習中,在課外探究內容上,安排了探究在不同的肥料條件下栽種番茄,定時觀察記錄它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并交流和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為此,本人根據教材的教學實驗內容,做了以下安排。
一、設計實驗方案
方案一: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是需要一定的水
1.實驗器材:黃豆種子(或綠豆)清水,燒杯(或培養皿)餐巾紙(或布塊)。
2.提出問題:種子萌發需要水嗎?
3.作出假設:作出假設:種子萌發需要(或不需要)水。
4.設計實驗:
(1)取三個燒杯或培養皿,分別標記1、2、3,并且在底部各鋪兩塊餐巾紙或布塊。
(2)取等量的黃豆種子分別放入3個杯底的餐巾紙上。
(3)1號杯里不放水,2號杯放少量水將餐巾紙浸濕。3號杯放多量水將種子淹沒,然后將3個杯放在溫暖的環境中。
(4)每天保持2號杯餐巾紙潮濕,1、3號杯不做處理。
(5)每天觀察3個杯中種子的萌發情況做好記錄。
5.七天后總結實驗:1號杯沒有水,種子不萌發,3號杯水太多,種子只澎大也不萌發,2號杯水適量,3天后種子開始萌發,7天幾乎全部出齊。所以得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
方案二: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空氣
1.實驗器材:黃豆種子(或綠豆),清水、燒杯、餐巾紙(或布塊)抽真空泵、浴缸、鐘罩、酒精燈等。
2.提出問題:種子萌發需要空氣嗎?
3.作出假設:種子萌發需要(或不需要)空氣。
4.設計實驗:
(1)取2個燒杯,分別標記1、2,杯底各鋪兩塊餐巾紙(或布塊),各加少量水將餐巾紙(或布塊)浸濕。
(2)取等量種子分別放在1、2號杯底的餐巾紙上。
(3)2號杯用抽真空泵抽干氣體并密封。也可用浴缸放一定量l的清水,再放進一個點燃的酒精燈,把2號杯放入后再扣上鐘罩,酒精燈熄滅后里面就缺少氧氣。
(4)將2個杯放在溫暖的環境中。
(5)每天保持1、2號杯內餐巾紙潮濕并保持2號杯內真空或缺少氧氣。
(6)每天觀察2個杯中種子的萌發情況做好記錄
5.七天后總結實驗:1號杯里的種子能正常萌發,2號杯沒有空氣種子或者缺少氧氣不能萌發,所以得出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
方案三:探究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1.實驗器材:黃豆(或綠豆)種子、冰塊、清水、燒杯、餐巾紙(或布塊)玻璃杯等。
2.提出問題: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嗎?
3.作出假設:種子萌發需要(或不需要)適宜的溫度。
4.設計實驗:
(1) 取兩個透明的玻璃杯,分別標記1、2,在杯底鋪兩張餐巾紙(或布塊)加少量水,保持濕潤。
(2)取等量的黃豆(或綠豆)放在兩個杯底的餐巾紙上。
(3)將1號杯放在溫暖的環境中,將2號杯放在含有冰塊的水杯中。
(4)每天保持兩個杯內餐巾紙濕潤。
(5)每天觀察兩個杯里種子萌發情況做好記錄。
5.七天后總結實驗:1號杯里種子正常萌發,2號杯溫度較低不能正常萌發,所以得出來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
二、芽菜的培育
材料:大豆、綠豆、種子,臉盆或淘米洗菜蘿、塑料薄膜等。
1.選大粒飽滿的黃豆(或綠豆),將黃豆放入盆蘿中,倒入溫水,將黃豆浸泡半天或者時間短一些也可以。使黃豆充分吸水膨脹后將水倒掉。
2.用一塊干凈的布(紗布或者棉布),用水浸濕,蓋在黃豆(或綠豆)上面和下面。放在不見陽光的溫暖環境中。
3.如果是好盆,可在盆底放一層木條支起一定空隙,不要把種子淹沒。如果環境溫度過低,可以用紙箱做一個保溫箱,把發芽豆放在里面,盆蘿外面加蓋黑布,上午9點左右揭開覆蓋的保溫層,下午4點左右覆蓋保溫。
4.若想持續不斷地得到豆芽菜,可以采取分時發芽法,利用陽臺、窗臺放一個洗臉架,每層放不同時間的發芽豆,保持不見光,保持溫暖的環境,就可以隔三差五地收到豆芽菜。
5.一天2~3次給發芽豆澆水或直接將盆蘿在水桶中浸一下。注意不要翻動發芽豆,以免碰斷萌發的胚根和芽。
6.若環境溫度在20~30度左右,發芽豆一般在4~5天就可以采收,溫度較低時一般在10天左右可以采收。
7.有資料顯示,在做發芽豆時,在盆蘿上加壓一重物可以使豆芽長的粗大而不細長。
三、苗菜的培育
芽菜的培育關鍵是水和溫度的調節和光的控制,整個過程不需要肥料,生產周期短、見效快。學生比較好掌握。而苗菜的培育要比芽菜的培育復雜一些,它要在種子萌發以后形成幼苗,幼苗在一定的基質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育才能夠產生效益。整個過程使學生掌握掌握的生長需要的外界條件不但是水分、空氣、溫度,還需要一定的無機鹽(肥料),還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科學培育管理。總結多年的經驗,我認為苗菜的培育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種子的選擇分三個時期:一是春季種子的選擇。春季溫度回暖,條件適宜,種子要求不嚴,可以用矮腳黃,高樁白,上海青等都可以。二是夏天種子的選擇。夏天溫度高,氣候干燥,多采用抗熱的品種,三是秋季入冬的種子要采用耐寒的品種。
2.合理使肥:苗菜對于肥料的要求主要是需要氮肥,農村的學生可以用人糞尿、牛糞,豬糞等作為底肥翻入土中。城鎮的學生可以買豆餅肥菜籽餅肥或者少量復合肥翻入土中,也可以在菜市場收積家禽或魚宰殺的內臟埋入土中作為基肥。
3.溫度控制:春季溫度逐漸回升,為了保溫保濕,可以用塑料薄膜覆蓋。上午9~10點揭開一些放氣,下午4~5點蓋嚴保溫。夏天溫度高,在中午需要用遮陽網遮蔭,傍晚揭開“吃露水”。冬季溫度低,特別要注意升溫才能長的快。
4.水分控制:苗菜生長期,需要的水分并不是很多,關鍵是保持濕度。一般用噴水壺淋澆葉面,澆多少主要看土壤是不是濕潤,土壤發白可以多澆一些,土壤潮濕可以少澆水或者不澆水。不然的話,水分過多會使土壤板結,影響土壤的透氣性。同時也會滋生霉菌,使秧苗霉爛。
5.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也是苗菜培育的一個關鍵,在春季,病蟲害相當對較少一些,在菜苗生長期間要注意觀察菜苗葉子上面有沒有出現小黃點,一旦出現小黃點就表明可能是芽蟲出現,此時應立即噴灑農藥治蟲。
四、教學后的反思
生物學的教學,是基礎知識性、動手實踐性、過程趣味性、結果統一性的完美結合。其中缺一不可。作為生物老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從中正確收集、處理、利用各種信息,安排學生通過一定的活動讓他們自主地學習。讓他們先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再開展探究、實驗、討論、閱讀和游戲等活動,并通過相互協作和交流,最后得出結論。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不斷提高,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學而有效的結果。
(作者單位 南京市第一中學馬群分校)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