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
摘 要: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是其他學科的工具,所以新課標對于語文教學的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就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在新課改下如何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何謂新課標?新課標即將教和學有機結合起來,轉變教師教、學生學的死板教學方式,師生之間有互動有交流,交流彼此的經驗、交流彼此的觀點、交流彼此的情感,讓師生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共識、共享,真正讓語文課變得生動活潑,學習氛圍濃厚。新課標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利用課堂,下面我將具體說明一下充分利用課堂,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
一、創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語文教學效率之所以很低,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弊端,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參與教學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很低。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呢?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授課中注重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地教學,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要從思想上重新認識到師生關系,即平等的、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關系;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反思總結,不斷自我提升。這樣一來,課堂教學就會有大大的改善,也很容易形成和諧、融洽的氛圍。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得很完美,沒有一點瑕疵,而在于講的內容是否有利于學生接受,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是主體,在教學中采用“滿堂灌”的方式,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的結果很多時候是教師一堂課下來累得氣喘吁吁,而很多學生并沒有聽進去,效果并不是很好。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在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內容,例如,在講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文章中有很多催人淚下的畫面,也很容易讓學生想起自己的父親,教師可以節選文章中的幾個場景,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很有幫助。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有句諺語說得很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完全詮釋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不論學習還是工作,要想有大的進步和發展,光靠別人引領是發展不起來的,關鍵還在于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強不強。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師生之間是單一的傳遞關系,即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散,更不利用學生以后的發展,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社會的主流形態。而新課改教學改革就是看到了這一弊端,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即注重“開放式”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什么事情都是慢慢發展起來的,新課標剛開始不久,作為初中階段教育相當重要的語文這門學科,教師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前進。心中懷揣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學方法要大膽創新,大膽實踐,并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的頭腦。此外,師生之間要不斷互動、交流,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躍起來。
參考文獻:
[1]陳曙霞.實施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幾個轉變[J].考試周刊,2010(28).
[2]李玉蘭.試論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09(34).
[3]邱球.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