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一、設計理念
新課改強調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注重發展和發現學生的多方面潛能,使評價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情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可建立過程性評價為主的“生命樹”評價體系。
二、遵循原則
1.發展性原則
2.全面性原則
3.平等性原則
4.可操作性原則
三、實施辦法
設計和使用以下十二種特色果實,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基礎性評價指標六項:遵守紀律、熱愛集體、文明禮貌、積極發言、優秀作業、學習進步,具備以上六項,生命樹就會張開笑臉。發展性評價指標六項:優秀作品、比賽優勝、創新思路、精彩發言、工作認真、積極合作。這些果實的設計使用充分注重了學生個體差異,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1.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現發放相關的特色卡片,積累一定數量的卡片就可以換生命果實。如:學生思路獨辟蹊徑,有與眾不同的新思路,就發給學生“創新思路卡”;對某一問題學生有自己獨到見解的精彩發言,教師就給學生發“精彩發言卡”;學生積極踴躍發言,盡管有時不十分準確,也要發給他“積極發言卡”,以此激勵學生。
2.每周班會,師生共同評選出一周中學習進步的同學,教師發給“學習進步卡”;在每次勞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活動中,表現突出,勞動積極認真的發給“熱愛集體卡”;每周評選出最遵守紀律和文明禮貌的同學發給“遵守紀律卡”和“文明禮貌卡”。
3.“特色卡”每個教師課堂上都使用,“特色卡”的背面必須有教師簽名、學生姓名和日期。在每次班會課總結后以小組統計各組學生得到的卡數,然后月末小結一次,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小組組員互評,體現評價主體互動化,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最后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對每個學生也作出評價。
4.期末在月末小結基礎上,根據“生命果實”總數評出等級,對達優的學生,授予“希望之星”榮譽稱號。此外,在十二個項目中,單項果實數最多的以“xxx之最”命名,予以表彰獎勵,并將評價結果以評語形式記入學生檔案,反饋給家長,以便家長全面了解學生在校情況,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讓生命之樹伴隨學生的生命成長吧!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