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本文通過總結與分析企業粉飾財務報表的目的和成因,提出有效防范企業粉飾財務報表的方法與措施,使得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根據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維護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關鍵詞:財務報表粉飾;動機;防范
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管企業的規模大還是小,是上市公司還是普通小企業,企業違規造假粉飾財務報表的行為可謂屢見不鮮,尤其在上市公司中為甚。據最近財政部公布2010年對114戶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和56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檢查公告,發現部分房地產企業存在銷售收入不實、多計成本費用、少繳或遲繳稅款等問題。此外,部分國企有意粉飾財務報表,少數企業還存在違規發放補貼、偷漏稅款等問題。這些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嚴重扭曲財務信息,導致預期使用者評估決策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錯現象,使財務信息的公信力受到嚴重質疑。
一、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防范
財務報表粉飾行為防范可以從個人、企業、社會及國家法律等不同角度和層面來考慮,通過預見性來事前控制粉飾行為,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其行為發生的可能。要從根本上杜絕報表的粉飾行為,要求能準確地識別和預見它的發生與存在,從產生的動因與目的著手來進行防范性研究,并結合國家監管、社會監督、企業內部治理、個人自律四個方面來有效防范。
(一)國家監管
1、完善相關正式法律。盡管我國已建立一套較完整的規范財務信息的法律法規,但依然存在有待完善之處。應當盡量避免會計處理中“無法可依”現象出現,明確規范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報表粉飾的處罰力度,才能對公司的管理人員起到約束的作用。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不斷修改和完善《證劵法》、《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法律的強制性與威懾性。
2、完善會計制度法規。針對企業管理當局利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會計政策選擇性粉飾報表問題,為消除粉飾報表途徑,增加粉飾報表的難度,應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法規。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制定過程中,應正確處理統一性和靈活性的關系,盡量減少可供企業會計選擇的余地,降低因會計程序和方法的多種選擇性造成的財務報表粉飾問題。
3、完善政府監督機構。政府有關部門應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好監督體制。由審計部門、稅務部門、證劵監管部門、財政部門等部門構成的綜合監督體系,應該充分發揮經濟系統的監督作用,并且堅決杜絕監督和檢查工作中的官僚主義,防止一些監督人員公權私用。監督和檢查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有效地擴大會計監督工作的成效。
(二)社會監督角度
通過社會輿論引導建立誠信文化,充分利用媒體監督社會輿論,加強社會中介審計監督等措施,也是防范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外部有效途徑。
1、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在企業中,會計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自身的執業道德素質必須要高,而且必須要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通過加強個體素質來凈化整個環境。作為企業管理者,應既懂得財經法律、會計法規,又要遵守法規,合法經營。個人的道德修養要靠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來強化,以此來減少作假動機。通過教育使財務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從思想上便斬斷財務報表粉飾動機的根源。
2、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現代社會正在打造一張無處不在的信源網絡,企業單位的負面或正面形象都很容易通過網絡快速大范圍擴散,新聞媒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監督作用,比如2001年造成社會廣泛關注的“銀廣夏”案件就因《財經》雜志一篇文章揭發出其驚人粉飾報表舞弊行為而付出高昂代價。通過新聞輿論的作用,有助于預防職務犯罪和廉政反腐。
3、加強民間審計監督。在社會監督體系中,注冊會計師民間審計對財務報表粉飾行為起著重要的監督作用。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審計非常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甚至是商業機密。如果注冊會計師與上市公司合謀,那么報表使用者將很難準確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因此應加強民間審計以及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力度,一方面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增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另一方面要監督注冊會計師,不定期對注冊會計師的服務質量進行檢查。
(三)企業內部體系角度
1、加強監事會制度建設。公司中一般都設有監事會,對公司的財務工作進行監督。但在實際工作中,監事會與監事的職能并沒有充分發揮,根源在于沒有獨立于公司管理層。對此,企業可以通過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與會計委派制來阻止公司管理當局造假行為,可以使會計人員的權限不完全受制于管理層,走出依附于單位管理層而不得不造假、粉飾財務報表的境地。
2、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是以企業的內部需要而存在,是企業內部經營機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內審的有效實施是企業財務控制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因此上市公司根據法律必須有內部審計部門,并且內部審計部門必須獨立于財會部門,形成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優秀的內審隊伍,充分發揮內審作用,起到企業“保健醫生”的作用。
(四)信息提供者自身建設角度
系統提升相關財務信息提供者素質成為當今社會防范財務信息粉飾行為重要途徑之一。財務信息提供過程涉及企業各層次人員,是相關各方人員綜合作用的結果。企業粉飾報表動機很大程度上出于人的利益驅動,重大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往往涉及多層級人員,如管理當局高級管理人員、會計工作者甚至是治理層人員或部分投資者。在當前拜金主義觀流行的時代,重拾誠實、正直、自律的道德觀念,作為重要道德倫理和職業操守重建非常必要和重要。企業可通過企業文化的系統建設重構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一個具有良好組織文化的企業能夠充分發掘出每個員工的潛能,并且能夠增強各層級財務信息相關提供者自身道德倫理素質,使信息提供者群體具備較高的素質和道德水平。
二、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報表粉飾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問題涉及法律、證劵、審計、會計制度、道德等多領域,極具復雜性、隱蔽性、多變性和長期性。我們應該堅持綜合治理的思路,使得報表粉飾行為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并且得到有效的防范和解決。企業在自身經營過程中重要的是考慮長足發展的,而不要一味的以報表等一系列指標作為唯一指向,而應該強調“質”的發展,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完善和發展市場經濟。
參考文獻:
[1]張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粉飾及其識別[J].管理觀察,2009-3
[2]張玉萍.會計報表粉飾及其防范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