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
摘 要:如今,網絡經濟的生態矛盾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生態危機存在其中,如:信息污染、網絡安全、網絡文化危機等。建議從強化網民道德倫理價值觀、加快完善網絡立法、提高網絡技術、落實監督機制以及創造多元文化環境等角度來作出應對。
關鍵詞:網絡經濟生態;危機應對
一、網絡環境生態的現狀
(一)網絡信息污染。今天是一個信息化了的社會,信息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傳遞、接收并對這個社會造成影響。不言而喻,信息化網絡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的產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目前,幾乎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它。但它在給我們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帶來了很多負面的東西。
(二)網絡安全危機。網絡病毒自1987年10月發現第一例計算機病毒以來, 計算機病毒增長速度已遠遠超過網絡本身的發展速度,其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而且危害極大。尤其是在網絡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網絡安全尤為重要。網絡犯罪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借助于網絡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破壞或利用網絡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
(三)不同經濟體系價值觀下文化沖擊。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講述現代漢語命運時曾說:“百年中文,內憂外患。”“外患”是受西方語言沖擊,“內憂”則是受到網絡等新興傳媒的沖擊、滲透與異化。網絡泡沫文化的泛濫造成了人們的價值觀的危機。那些通過網絡連續不斷地向網民傳遞經過特別加工的有意渲染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經過包裝和夸大的低俗的情調、價值理念,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對青少年的影響極大。
二、形成網絡生態危機的原因分析
(一)網民的道德自律水平不夠。網絡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和延伸,人們在網絡世界中游竄、窺視、宣泄,破壞的不只是網絡秩序,同時也是對現實社會秩序與倫理道德的解構和顛覆。
(二)網絡法律、制度、經濟體制的不健全。網絡社會亦如現實社會,離開法律、制度的約束,都是不行的,正所謂“無以規矩,不以成方圓”。正是由于如今網絡環境中法治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健全、機制的不到位,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導致網絡安全危機的存在。
(三)網絡技術的不成熟,網民網絡知識水平有限。Internet的發明以及發展壯大都是在美國;現如今,也仍然是美國控制著網絡的核心技術。90年代初,中國作為第71個國家級網加入Internet,到現在的網絡技術水平依然十分有限,對于軟件的開發、風險的防范、硬件平臺等都還有待提高。網民自身對網絡的認識還不夠,缺乏網絡風險意識,容易上當受騙;也正是這樣,才使得網絡咋騙、網絡犯罪的不斷發生。
(四)網絡文化環境的復雜性、廣闊性。由于歷史和技術的原因,目前我國對互聯網的控制力和信息的屏蔽能力還較弱,使得網絡中的文化交流失去平等與交互性,變成不平等的單向滲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多元,但卻未能利用好互聯網這個良好的文化交流平臺。
三、網絡生態危機的應對思路
(一)強化網民道德倫理經濟價值觀。由于網絡社會較之現實社會獨有的虛擬性、開放性、匿名性,決定了倫理道德在網絡中要承擔更多責任。要解決網絡生態危機,首先要改變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擺脫網絡無人管、無人看的思想,形成自己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其次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網絡社會也同于現實社會,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深入人心。再次要加大對青少年道德倫理教育,要在課堂中加大對道德倫理意識形態的灌輸,從小培養他們的道德倫理規范。
(二)加快網絡法律、制度、機制的完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這個決定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網絡規范化發展,但也只是局部的領域起到了作用,還遠遠不夠。首先,要針對現行網絡社會中的亂象找到法律的空白點,加以補充和完善,對個人或者是社會產生較大影響的網民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次,建立網民權益保護機制。再次,建立輿論監督機制,要深化網民對于網絡輿論的認識,提高網絡認知,對于亂發言或是制造謠言的網民給予相應的懲戒措施,對提供有用的、有利的網絡舉報信息給予相應的獎勵。
(三)提高網絡技術水平。首先,國家要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力度。我國的網絡技術水平一直很有限,如何能夠從技術層面來預防和阻止網絡犯罪、網絡亂象的發生,是很需要探究的一個問題。其次,我們要借鑒國外一些先進技術和技術管理手段。互聯網本身是西方國家發明而壯大,他們擁有先進的一些核心技術,我們要學習和借鑒他們先進的東西,來對我國這個全球最大網民群體進行管理。再次,加強對大眾網絡技術的普及教育。網絡本身算是新興事物,大部分的中老年對于網絡的理解和應用很有限,這就要加大對網絡技術的教育和正面引導,促使網絡向良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