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永霞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顧出口加工區的定義,接著簡要介紹世界出口加工區的出現和發展狀況,最后總結了出口加工區在全球范圍內興盛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出口加工區;目標;原因
一、出口加工區的定義
出口加工區這一術語有多個版本,例如,工業自由區、自由貿易區、特別經濟區、自由區,自由經濟區。而一些經常被引用的出口加工區的定義則有:
ILO/UNCTC,1988:一個有明確范圍界定的工業園區,是該國海關和貿易管制下自由貿易飛地,在這一區域里,外資企業在東道國財政和金融優惠政策的激勵下進行以出口為目的的生產活動。
世界銀行,1992:一個有著10—300英畝大小的工業園區,園內企業享有自由化的貿易條件和管制環境,并專業化于以出口為目的的制造業。
McIntyre et al., 1996:一塊經濟“飛地”,在這塊“飛地”里,(企業)能在關稅減免或很少(東道國)海關干預的條件下進口、儲存、分裝、制造和轉運出口。
Madani,1999:一個專業化于以出口為目的的制造業工業園區,園區企業能享有自由化的貿易條件和管制環境。
ILO/UNCTC,2003:有特殊激勵政策吸引外商投資的工業園區,在這個園區里,進口物料經過一定程度的加工后出口。
隨著世界出口加工區實踐的發展,OECD(2007)第53號貿易政策工作論文給出了一個更廣義的出口加工區定義:通過對特定地理區域內的進口投入品實行關稅減免或其他特定程序等特殊的激勵措施來營造更有競爭力的商務環境,從而促進貨物和服務出口的一項政府政策。
二、出口加工區的出現和發展
普遍認為,建立于1959年的愛爾蘭香農自由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出口加工區,隨后世界其他國家紛紛建立了這樣或那樣的出口加工區。在亞洲,印度于1965年在坎德拉建立了它的第一個出口加工區;臺灣于1965年建立了高雄出口加工區;韓國于1970年建立了馬山出口加工區;馬來西亞于
1971年建立了雙溪道出口加工區;菲律賓于1972建立了巴丹出口加工區;印度尼西亞于1973年建立了丹戎普魯出口加工區。1977-1980年,孟加拉、斯地蘭卡、泰國也建立出口加工區。一些國家(例如、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建立了幾個出口加工區,但雇工數量相對很少;而臺灣的高雄出口加工區發展很快,建成幾年之后雇工數量就達90000左右。
在非洲,1970年,毛里求斯通過了它的第一部出口加工區法;塞內加爾、利比里亞、加納也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出口加工區。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哥倫比亞于1964年建立了巴蘭基亞出口加工區;多米尼加于1965年建立了拉羅馬拉出口加工區; 洪都拉斯于1972年建立了卡貝略出口加工區;巴西于
1973年建立了圣保羅出口加工區;牙買加于1976年建立了金斯敦出口加工區。
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截止到1975年,世界上有25個國家建立了79個出口加工區。之后,無論是建立出口加工區的國家數還是出口加工區的雇工人數都增長很快。到2002年,世界上已經有116個國家建立了3000個出口加工區,直接雇工人數達4300萬人。在20世紀最后10年里,非洲、東歐和經濟轉型國家陸續建立了一些出口加工區。例如,在非洲,扎伊爾(1981)、多哥(1989)、馬達加斯加(1989)、喀麥隆(1990)、肯尼亞(1990)、坦桑尼亞和津巴布韋(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出口加工區。截止2006年10月,世界上已經有131個國家(地區)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出口加工區,其中有101個國家(地區)是
WTO成員。
三、出口加工區在全球范圍內興盛的主要原因
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建立了各式各樣的出口加工區,這些國家建立出口加工區的目標主要有:
(1)為促進非傳統出口提供外匯
(2)創造就業崗位、緩解失業壓力、增加收入
(3)吸引FDI;(4)出口加工區外資企業的技術轉移、知識外溢和示范效應促進東道國產業升級。
而促使出口加工區(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的興盛的主要原因是:
(1)較早建立出口加工區、實行出口加工區政策的國家取得的成功對其他國家有積極的示范作用;
(2)一些國家(地區)實行(或曾經實行)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
(3)一些國家(地區)實行(或曾經實行)FDI導向型增長戰略;
(4)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生產環節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
(5)產品內國際分工的發展和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出口加工區在形式和范圍上都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從有范圍限制的有形園區發展到既包括有形的園區也包括一系列無形的貿易促進政策;從單純的吸引外商投資到外資出口加工企業和東道國出口加工企業共同發展;不僅從事紡織、服裝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活動,特定產品的專業化也很普遍;很多出口加工區已不再要求所有產品必須出口,按照一般進口處理的部分內銷是被允許的;此外,起初,出口加工區都是政府建立并管理的,到現在,非政府建立和管理的出口加工區也很多。
參考文獻:
[1]Armas and Sadni-Jallab (2002), A Review of the Role and Impact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 World Trade: The Case of Mexicoi, Working Paper W.P.02-07,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2] Ge, Wei(1999 ),The Dynamics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UNCTAD Discussion Papers 144.
[3] ILO/UNCTC(1988),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Geneva,Switz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