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
摘 要:現行的財務會計教學中片面強調復式記賬方法的運用,弱化財務報告的編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材的編制難以符合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要求,教師未能按照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組織教學。財務報告時會計工作的最終產品,因此財務會計教學必須圍繞財務報告展開,學生應該站在審計人員的角度生成會計信息。
關鍵詞:結構主義;財務報告;復式記賬
前不久,武漢某高職院校招聘會計教師,其中一項測試是根據所給的經濟業務資料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結果,兩名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的研究生未能正確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而遭到淘汰,另一名英國留學回來的海歸因為順利完成了報表的編制工作最后通過了測試。這絕不僅僅是個例,筆者對多所高校會計專業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都不能夠獨立完成一個模擬企業的會計實訓工作,不能根據所給的經濟業務資料正確出具財務報告。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對財務會計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其中的教學智慧能夠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財務會計相關知識,促進教學相長。
一、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簡述
(1)教學目的的關鍵是發展學生智力。布魯納認為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他認為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對每一個學生都至關重要,同時,他著重強調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性,認為如果促使所有學生充分利用他們的智力,將會有更好的生存機會。(2)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掌握學科基本結構。布魯納認為每門學科都有基本結構,其基本結構是指學科中的基本觀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則和內在的規律。他認為掌握事物的結構就是掌握事物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并強調學生掌握學科結構的重要性。(3)教學過程的中心是教和學的統一。在布魯納看來,教育不須奴性地跟隨學生認知發展的自然過程,向學生提供合適的挑戰性的機會使發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導智力發展。他認為發現以前未曾認識的觀念間的關系和相似的規律性可以帶給人興奮感和自信感。他在教學中不僅僅重視學生主動發現學習,也強調教師的重要作用。(4)教學方法的核心是發現法。布魯納十分強調發現的重要性,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學習。發現教學法的步驟主要包括:①創設問題情景,促使學生提出問題;②針對問題提出解答的假設;③從理論或實踐上檢驗假設;④根據實驗獲得的材料或結果,得出結論并靈活運用。(5)教學實踐遵循四個原則。布魯納提出教學必須遵循四個原則:①動機原則,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更長久,學習效果更好;②結構原則,應該促使學生明確學科的基本結構,從整體上掌握學科的知識,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③序列原則,教師應該充分重視教學設計,按照最佳順序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科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相適應;④強化原則,要求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通過反饋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結果,促進學生養成自我強化的能力。
二、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中弱化財務報告編制。在初級會計學或者會計學原理的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內容是借貸記賬法及其在制造企業的運用,當然學生還要熟悉會計要素、賬戶設置、會計憑證、會計賬簿,了解成本計算、財產清查、賬務處理程序等等。如此眾多的內容對于剛剛接觸會計專業知識,沒有絲毫實踐經驗和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基本上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或者是一知半解的。最后雖然有財務報告一章,但是幾乎沒有足夠的教學時間了,所以只是輕描淡寫,簡單介紹幾個報表項目的填列方法。在中級和高級財務會計教學中,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按照會計六要素的順序來編制,再加上諸如外幣業務、或有事項、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借款費用等等一些具體會計準則的介紹。等到最后依然會有財務報告這樣的章節,但是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重點練習,仍然是輕描淡寫,羅列一些報表項目的大致數據來源,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依然貌似霧里看花,水中望月。(2)片面強調經濟業務的復式記賬。在財務會計教學中,從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到短期負債、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等等,從初始計量、到后續計量,再到終止確認,對經濟業務主要是要求掌握如何確認和計量,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如何寫出借貸分錄,卻忽略了這些經濟業務最終的去向,即如何形成財務報告。學生可能對于給出的經濟業務資料能夠正確地做出會計分錄,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編制會計報表,如何進行附注披露。這些問題都說明了財務會計教學中將各方面的知識孤立起來,形成一盤散沙,弱化了財務報告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忽略了學科的知識結構,忽視了學習的內在規律。
三、財務會計教學問題原因分析
(1)教材編制難以符合結構主義教學理論要求。目前國內的財務會計教材主要內容幾乎都是按照總論、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告以及其他幾個相對比較獨立的具體會計準則等順序編排,編寫者一般不會在教材的各處反復提及財務報告是如何與此處關聯的,很多章節的舉例與財務報告的編制脫節。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學完了基礎會計、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甚至高級財務會計的理論學習,卻不能根據相關經濟業務準確地編制一套財務報告。(2)教師未能按照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實施教學。教師一般都是圍繞教材的內容和順序組織教學,而不是按照財務會計的結構組織。出于教學時間和知識掌握狀態的各種考慮,有些教師只講本章節特有的內容,很少考慮各類經濟業務與財務報告之間的聯系。教學及考試的主要內容是知識點、基本技能,而不是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對基本原理的概括,學生以機械記憶為主,采用突擊應試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必然欠佳。
四、培養以財務報告為主線的教學思維
(1)學生應站在審計人員角度生成會計信息。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要求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注重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的過程。在財務會計教學中,學習財務會計絕不僅僅是借或者貸的問題,知道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只是最基本最低層次的要求,知道為什么這樣核算是較高層次的認識,知道不同的核算造成的經濟后果則是更高層次的認識了,因為這涉及到會計職業判斷、會計政策選擇等諸多綜合能力的運用。不論是上述哪個層級的學習,學生都不能簡單地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或者是一個會計人員。不論是從受托責任觀還是從決策有用觀的財務目標來看,財務會計最終提供的產品是財務報告,這個產品是提供給財務信息使用者的,學生應該站在審計人員的角度,考慮如何進行確認、計量、列報更公允、更合法。(2)財務會計教學必須圍繞財務報告展開。結構主義理論強調講授學科的基本結構,促進知識的遷移。財務會計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到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所有的會計核算和資料積累,都是為了最終的產品——財務報告,會計核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編制財務報告。在初級會計學中全面理解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要素應該結合財務報告,全面理解會計科目和賬戶設置必須結合財務報告,在中級和高級財務會計中學習各類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時更應該掌握其最后的列報要求。
參考文獻:
[1]霍中超.財務會計系列課程須以財務報表為邏輯主線.財會月刊.2013年10期
[2]白勝.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基于結構主義教學論.財會月刊.2013年06期
[3]錢丹杰,張偉平.新課改視野下的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再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