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艷
閱讀理解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側重點,有效的閱讀,首先要具備篇章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自覺地運用體裁分析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體裁結構、篇章模式和篇章類型,分析作者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手法;抓住典型文章,分析其體裁框架及寫作特點,并讓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達到舉一反三。
一、故事類閱讀理解技巧點撥
1.選材特點
高考記敘文閱讀,以短篇故事類居多。這類文章一般描述的是某一件具體事情的發生發展及結局,有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故事一般取材于真實的生活事件,通過故事來贊美或譴責等等抒發某種情感。
2.故事類文章的命題特點
此類文章的命題往往從故事的情節、人物或事件之間的關系、故事前因后果的推測以及故事的主旨大意等方面著手,推理判讀能力。
3.故事類文章的解題技巧
(1)理清文脈與主要信息
閱讀故事類文章,理清人物或事件之間的關系,有的以事件發展為線索,有的以一句富有寓意的話為主線。只有抓住了主線索,才不會在解題時偏離正軌。
故事類閱讀理解所涉及的題目多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幾個小題的正確選項結合在一起基本上構成了文章的主脈絡或文章的提綱。因此在解題的過程中,考生如果能關注文章的主要細節,就能一氣呵成,保證做題的準確性。
(2)注意作者的議論和抒情
高考英語故事類文章常伴隨著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和表達,因此,議論和抒情往往夾雜其中。這些體現作者觀點或思想的語句在閱讀時可以畫線,它們往往體現文章中心或者寫作意圖,屬于必考點,要仔細體會。
二、科普類閱讀理解技巧點撥
1.科普說明文特點
科普說明文的文體特點:(1)大量使用專業詞匯、復合詞、縮略詞及利用前后綴構成的派生詞。(2)句子結構復雜,長難句較多,考生對其望而生畏,不知如何下手解題。
教師首先要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使其了解近幾年內容越簡單的文章,題目的思維含量更高,難度越大,如故事類。相反,內容龐雜、生詞術語較多的文章,在事實性更強的情況下,閱讀理解的題目卻相對會簡單,如科普類說明文,這也是命題者調控試卷難度的手段。
高考試題中科普說明文以總分總的結構模式最為常見,即先引出說明對象,然后闡述說明對象,從而使讀者有深入的理解,最后對說明對象做總結,或做一些補充性的說明,或開拓讀者視野,或增強說明的準確。
2.科普說明文解題技巧
(1)運用Skimming(略讀法)和Scanning(查讀法)閱讀技巧,巧妙解答細節
①采用略讀法,快速閱讀短文,考生不需要逐字去讀,而是要重點留意文章的開頭、結尾以及段落的首句和段尾句,把握主題思想與段落大意。
②摸清文章結構后,讀閱讀問題,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到短文中圈定大致的答題范圍。
(2)精讀首尾兩段或段落首尾句,準確解答主旨大意和結構題
科普類說明文通常有主旨大意判斷題,以考查考生對通篇文意或某一段落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結合這類文章的篇章結構特點考慮。首段與結尾往往提出或歸納了文章的某一要點或中心思想,因此正確理解文章首尾兩段是解答全文主旨題的關鍵。
三、新聞類閱讀理解技巧點撥
1.選材特點
新聞類閱讀材料的內容多數是與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息息相關的話題。如:國內外有影響的事件和最新的科技發明、科技進步等等。根據報道的內容兼具記敘文或說明文體裁的特點。
2.切入點
熟悉新聞類的倒金字塔結構。新聞最重要的內容就放在首段或前三段(導語部分),抓住這部分無論是主題還是標題就迎刃而解了。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