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福
課堂教學中的練習,可以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能力。下面根據本人教畢業班,因練的較多,來談談教學中如何做好“練”。
一、“練”要做到有目的,即根據目標設計練習
練習必須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依據課程標準,設計突出雙基基礎知識、重難點知識、易混易錯知識的練習。再依據考綱知識點的目標要求,設計一些情境材料練習,分別采取不同方式設問。例如圍繞基礎知識,設置“填空、選擇、變式選擇、連線”等題型練習;圍繞理解運用知識的要求,可設計概括內容、辨析正誤等練習;圍繞綜合實踐活動知識,設置建議類、綜合內容獲取信息等練習。總之,練習必須依據課標考綱課堂目標來設計,真正符合課堂實效性。
二、“練”要做到有層次性,既要根據學生實際分層設計練習內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練習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因人而施練。現在實行的高校課堂模式中分組學習形式非常有利于設計分層練習。做法是: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把學習水平“優、良、中、差”定為“ABCD”四類學生,再進行搭配組成新的“ABCD”學習小組,以便于分層練習。在練習時,讓學習小組內集中討論、分工協作,統一意見,合作練習。在此基礎上自評互評、引導點撥。
練習內容要分層設計,不能一刀切。對A類學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把知識轉變為能力作為重點,并加強綜合訓練;對B類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為重點,讓學生理解記憶;對C類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實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補習,加強基本訓練,應當堂學一點、練一點,及時鞏固。對于D類學生,要求能掌握基礎知識,能夠做好課后練習題,能做基礎訓練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練習要講究方法,要精練
“精”是指在練習過程中,依據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習基本點、重點與難點而精選練習,做到練習與目標要求相一致,與考試題型相一致,與學生實際相符合。
“精練”更體現在不搞題海戰術,讓學生無止無休的做練習題。精練要能體現最具典型性,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練習中“力求做會一道題,學會一種方法”,通過練總結出解題規律性和方法。在學生做練習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不同解題思路,強化解題方法。如語文中開放性試題要一看題干、二讀材料、三找聯系、四想答題思路、五注意答案全面規范。通過練思路、練方法,提高學生做題能力。
四、練習過程要有趣味性
學生經常做練習也會感到厭煩無趣。在練習過程中根據需要設計一些有趣的練習程序,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小組比賽、習題闖關、答題接龍、攻陣地奪紅旗等不同形式的練習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會增強學習的效果。用教學的藝術性來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提高課堂效率。
五、設計練習要有系統性
各學科的知識都具有一定的體系,尤其是理科系統性更強,文科內容在教材編排上也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所以在設計復習練習題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目標系統地設計練習內容。練習的內容及過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以便于學生愿練、樂練、便于掌握知識為主。如:在復習記敘文閱讀時的練習題設計,可以根據課標要求和考綱要求,設計基礎知識、句子含義、概括內容、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系統練習內容。不同的學科可根據本學科知識特點,設計適合自己學科的習題。練習內容有系統性,便于學生理解掌握,提高解題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練”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要根據課堂需要設計好“練”的環節,設計好練的內容,使課堂真正具有高效性和時效性。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