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芳
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中學美術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美術在義務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美術教育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這就需要我們美術教育者科學地采用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沖擊下,我們教師應首當其沖,逐漸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從而培養出有組織才能的、較強的競爭意識的全面人才。有感于自己的美術教學實踐,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突出趣味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美術課程標準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認識世界的面比較窄,怎樣讓學生多接觸一些事物呢?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借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二、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
1.走進大自然激發創作熱情。美術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經創設者親身經驗的遠比間接的知覺刺激有效果。因為我們常常通過參觀、郊游等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讓學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創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
2.在美術教學中要把握好“教”與
“學”的關系,教師要由“教師中心”的傳授者變為共同學習的參與者,教師要改變“我教你學”“我畫你臨”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使其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三、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教學中,通過啟發誘導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在輔導學生作畫時,我不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用成人的審美意識去要求學生作畫,就會使孩子失掉最可貴的童心。我覺得應該給他們一個廣闊的天地,一個藝術領域的自由王國。
2.教學中,通過寄情于物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能力。學生往往對五彩斑斕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綜上所述,我清楚地認識到,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這樣才能使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培養才能、提升素質。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