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的科學護理及疾病的預防。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出生的186例新生兒,對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護理,并針對新生兒可能出現的疾病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結果:經過精心的護理照顧,除3例新生兒出現新生兒肺炎,需要轉新生兒科治療外,其他新生兒都正常出院。結論:對新生兒采取全方位的護理和疾病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發病概率,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新生兒;科學護理;新生兒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72;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10-02
新生兒是指自母體娩出至生后28天內的小兒,這個階段是人類生長和發育的基礎階段,同時也是生命體征最為脆弱的階段,嬰兒出生后開始適應外界環境,內外環境發生劇烈變化,其生理調節和適應能力還不夠成熟,各器官形體和功能不夠完善,從母體獲得的抗體不足及本身合成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體侵犯,若護理不當,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將會有直接影響。因此,對于此階段的新生兒,醫護人員應當進行適當的護理,并針對其可能出現的疾病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保證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維持在穩定狀態,從而保證其后續的健康成長和發育。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筆者所在醫院分娩出生的186例新生兒,所有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均處于正常狀態,未出現殘疾。其中,男95例,年齡4—22 d,女91例,年齡5~25 d。新生兒的年齡、性別等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2 保暖護理:
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較快,同時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皮膚薄,血管多,肌肉活動能力小等原因,易導致散熱大于產熱,從而出現體溫低下,因此,自母體分娩出生后應立即采取保溫措施:將患兒置于溫暖柔軟的棉被中包裹,室溫>24℃,濕度50%-60% ;早產兒室溫24℃-26 ℃,醫護人員要盡量減少其暴露在外面的面積,以免丟失熱量。新生兒由于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保溫護理措施,容易導致新生兒傷寒綜合征,同時,氣溫過低,也會導致新生兒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發展為肺炎,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因此,醫護人員在新生兒娩出母體后就要采取相應的保溫護理,以保證新生兒有足夠的熱量。
3 撫觸護理
新生兒撫觸是經過科學指導,有技巧地對新生兒進行撫觸,通過撫觸者對新生兒皮膚各部位進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讓大量溫和良好的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生理效應的操作方法撫觸是對嬰兒皮膚進行科學的、溫和的刺激,可促進嬰兒健康發育。室溫在26℃~ 28℃下撫觸,嬰兒疲勞、煩躁時,不宜撫觸。
4 臍部護理
新生兒臍帶殘端是和血管相通的,是一個開放性的傷口,該處有豐富的血管供給,是病原菌輕易滋生的部位。若護理不當則引起致病菌侵入,輕者引起臍炎,重則致新生兒敗血癥,危及患兒生命。其護理主要是保持臍部干燥、清潔,避免排泄物污染。每日用消毒棉簽蘸 2%的碘伏消毒 1-3 次,從臍根部呈螺旋狀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將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回根部,若臍部有膿性分泌物、或周圍皮膚發紅、滲血,發現有肉芽組織、紅腫、臭味,應加強臍部護理,可用雙氧水、龍膽子、2%的碘酊外涂,若滲血量多時,應從新消毒結扎。
5 皮膚護理
剛出生的新生兒,在身體表面,尤其在皮膚皺褶處有一層油性的胎脂,胎脂有保溫和防止感染的作用,清除時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輕輕擦去,再用煮沸過的溫水(36~37℃)為嬰兒洗浴,在臍帶脫落后體溫穩定的新生兒可全身浸入浴盆中洗浴,每日1 次,減少皮膚菌群聚集,保持皮膚清潔。新生兒臍帶在生后第1 天都是無菌的,以后逐漸有各種細菌集落生長,由於污染、護理不當,可出現膿性物質,臍周軟組織發紅而發生臍炎 (omphalitis),臍帶殘端應保持干燥、清潔,脫落后可用碘伏涂抹、暴露、干燥、防止感染。每次更換尿布時都應用溫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涂摸少量油膏,防止出現臀紅和尿布疹。對已發生皮膚濕爛、尿布疹者應加強護理,局部保持干燥、潔凈,并用氧氣吹患處或紅外線燈照射,每日2次,每次15分鐘。
6 喂養護理
足月新生兒在出生后約半個小時就可以吸吮母乳,吞咽和吸吮功能良好者可給予配方奶喂養,奶量根據所需熱量和新生兒耐受情況計算,由小量逐漸遞增,因母乳是嬰兒最好、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營養豐富、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種免疫成分,母乳喂養的嬰兒患病率低,母乳是最經濟、方便、溫度適宜、不易過敏,是任何乳類、食品不能取代的,母乳喂養還可加快母親子宮復原,因此提倡母乳喂養。如果對新生兒的喂養不當,則可能導致其出現不良反應,如嘔吐等,從而不利于新生兒的健康發育。因此,當新生兒出現頻繁的嘔吐現象時,臨床醫生要考慮其是否出現咽下綜合征或者是消化道畸形癥等,并對新生兒進行及時治療,以保證其生命體征的穩定性。喂養完畢將嬰兒抱直,輕拍其背,減少溢乳。兩次喂奶之間,可喂點溫開水。有些嬰兒奶后常有溢奶現象,這時應將嬰兒抱起頭高位片刻,臥位時應側臥,以防發生新生兒吸人性肺炎。
7 疾病預防
由于新生兒自身的機體免疫力較差,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如肺炎、破傷風、細菌性敗血癥等,對于這些疾病,臨床醫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兒出現疾病的概率。新生兒由于自身的機體免疫力較差,容易感染,從而致細菌侵入血液中,引起細菌性敗血癥,因此,醫護人員要指導新生兒家屬對新生兒的居室進行嚴格的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兒發生此種疾病的概率對于肺炎,醫護人員要保證新生兒的居住室保持經常通風,減少探視,與嬰兒接觸時,應先洗手,以避免將細菌帶給新生兒,導致其出現感染。對于破傷風,在接生的過程中,醫生要嚴格按照操作規定實行無菌操作,將新生兒發生破傷風的概率降到最低。
8 總結
經過精心的護理照顧,除3例新生兒出現新生兒肺炎,需要轉新生兒科治療外,其他新生兒都正常出院。結果提示,我們醫護人員如果能對新生兒實行有效的護理和疾病預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兒發生疾病的概率。
參考文獻:
[1] 陳琳華. 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分析[J]. 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35): 68-68.
[2] 實用新生兒護理[M].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3] 吳景梅, 康蕓. 新生兒撫觸方法及應用新進展[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9, 6(21): 89-91.
[4] 張鳳梅, 王成賢, 張靜. 新生兒護理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J]. 職業與健康, 2005, 21(6): 957-958.
[5] 鄭惠珍, 陳月花. 新生兒的心理護理指導 [J]. 職業與健康, 2005, 21(12): 208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