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群 李鳳群
【摘 要】本文解釋了“身心并護”護理模式的必要性。即基礎臨床護理與心理健康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模式。護理工作人員不僅要以臨床護理路徑嚴格執行臨床護理任務,還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在護理實踐中結合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知識。這種模式與護理實際工作要求相符合,良好的體現“為患者服務”的理念,使心理學與護理學緊密結合,帶來了臨床護理的更好效果。
【關鍵詞】心理學;臨床護理;身心并護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14-01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關注護理的心理效應和護理心理學的結合應用,即身心并護。護理模式是指人們對人、健康、環境、臨床護理及康復等護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處理方式[1]。我國的護理模式經歷了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系統化整體護理等不同的護理模式與階段[2]。身心并護的模式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區開展,病區得良好效果。心理因素與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門診病人中, 有近 80%病人的健康問題是由社會、家庭、婚姻、感情、壓力、焦慮、抑郁等心理因素造成的[3]。這就要求我們護理工作者在護理服務中,應該轉變服務觀念和服務模式,學習和應用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1 心理學的概念及應用依據
心理學是遵循心理學和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藥物本身的信息刺激,產生與用藥相當的治療效果或者增強藥物療效的一門新興的與心理學相結合的學科。
現代醫學認為:心理學在治療過程中能產生兩種效應,其一是通過其藥理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其二是通過心理學作用,在心理上產生良好的感覺,促進疾病的康復,即心理效應。我國傳統中醫學認為,活動過度或持久影響臟腑氣血的運行和生化,有可能成為誘發各種疾病的因素或者產生相關的病理因素。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各種神經癥狀。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心理學的適用范圍
并非所有臨床患者都是心理學的適用群體。一般來說,急性和重癥疾病、外傷、各種疾病所致的意識障礙、感染性疾病等患者就不適用。心理學常用于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精神科及心內科等領域。
2.1 疼痛雖由軀體損傷或致痛物質刺激決定,但其知覺強度、對疼痛的反應、對疼痛的耐受性及疼痛所引起的行為變化等則受個體心理狀況的影響。
2.2 消化性疾病研究表明,人在情緒愉快時,胃黏膜血管充盈,分泌增加;在仇恨、憤怒時,胃黏膜充血,分泌和運動大大增強;而在憂郁、自責時,胃黏膜分泌減少,運動同時受到抑制。
2.3 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強烈的緊張、焦慮、痛苦、憤怒及情緒的壓抑,常常是高血壓的誘發因素。在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發病后,患者常常出現心情煩躁、易激惹、易傷感、感情脆弱、記憶力減退及抑郁等心理癥狀。對高血壓病人進行松弛訓練發現,病人體內的外周腎上腺素活力下降,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作用減弱,血壓明顯下降。
2.4 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有關研究證明,糖尿病病人較健康人更加抑郁。
3 心理學在護理服務中的應用
3.1 護理人員的形體素質可發揮治療的暗示效應,整潔的環境、良好的形象、貼切的語言、專業的動作神態能夠拉近護患雙方的心理距離,贏得患者的信任,積極肯定的語言能夠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應過程。護患關系建立與發展是在雙方溝通過程中產生的,有效溝通將產生良好的護患關系,無效溝通有時會造成護患關系的誤解和糾紛,所以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建立在增進護患關系的基礎心理學上[4]。
3.2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患者生病后,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如恐懼、煩躁、悲觀等。護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耐心、正確地解答患者的各種問題,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癥結,對患者進行安慰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主動配合治療,改善心境,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3.3 臨床護師的心理學應用 在參與藥物治療的同時,根據患者的狀況,靈活運用心理學技巧,對患者采用藥物治療與心理干預相結合的方法,減少藥物使用劑量,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減輕藥物給患者帶來的損害。
人體是形態結構系統、信息控制系統和心理精神系統的三位一體。由此產生了形態結構系統疾病、信息控制系統疾病、心理精神系統疾病。這從側面說明了心理學對疾病治療作用是肯定的、是必需的、是迫不及待的。然而,目前身心并護的模式在臨床上的并未得到廣泛應用。心理護理旨在對心身病癥患者疾病過程中的心理反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作用,具有重要的醫療預防價值[5]。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該靈活應用心理學技巧增強治療的效果,從而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或減輕不良反應的損害。臨床護師的語言、行為、態度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影響,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臨床護師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的技巧,對患者實行心理學分類服務,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和依從性。因此,“身心并護”護理模式應用心理學方法,將心理護理作為護理常規工作之一,護士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6]。掌握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最終達到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春榮.護理模式的回顧與發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1,20( 5) : 90-93.
[2] 宋雁賓,皮紅英,施金芬等.“身心并護”護理模式的構建與體會. 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2):905-906.
[3] 元英淑. 心理學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導報,2007,4(26):61.
[4] 李春華. 心理護理對老年患者的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2013,02(下):722.
[5] 喬蕾,鮑慧玲,李娟等.心理護理對老年患者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 12) : 1667.
[6] 馮軍,曹俊杰,王芳.全程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 7) : 514 -515.